第18章 各取所需

最后饶广贤带队,带上余福保和李景孝,和一队小旗去一趟通州。

一路上,为了赶时间,全都骑着马。

这可就苦了四十多的余福保,只能放慢速度,边走边聊。

饶广贤和余福保一早已经从沈伯平嘴里,知道李景孝是有真本事的,所以两人对他还算热情。

嘀嘀咕咕的说了好一通,在道录司里需要注意的事项。

李景孝则趁机暗示,自己进道录司,不是为了升官。

而是为了历练,期望早点修为大进,好去为师门尊长报仇。

饶广贤和余福保自然也知道,真武观7个道士遇害的事。

安慰李景孝几句后,又劝他得有上进心。

要说李景孝对他们俩的位置有威胁,两人根本不信。

一个正六品、一个从六品,李景孝又才15岁,等他因功升到七品,少说也要三五年的。

而且道录司升迁走,或者平调而走的官员还是挺多的。

左元义、左右至灵、右演法一路下来,说不定都10年了。

那时从六品左演法的余福保,都50多岁,说不定早就老眼昏花,不能坐堂了。

又或者因为李景孝不断立功,他跟着沾光,升官走人。

所以两人不仅没敌视李景孝,还巴不得多立功。

免得真遇到大麻烦,道录司得像以前一样,去请有道真修。

最后功劳大部分被这些道士给拿走,他们这些道录司的官员,只得了礼部的几句夸奖就没事了。

而且有真本事的道士不仅少,一般还根本请不动。

人家忙着修道、寻长生,哪里有功夫管那些闲事?

更别说,诡异哪有那么好对付的。

一个不好,小命不保。

要是觉得道录司的人太烦,这些道士干脆云游四方,找个地方继续潜修。

到头来,想解决麻烦,那就得道录司自己去拼命。

所以衙门里来了李景孝这个真修,还愿意做官,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饶广贤和余福保一路上,骑马围在李景孝左右,又让整个小旗的锦衣力士隔远点。

这才小声和李景孝说起,左元义田国英那家伙,就是个没跟脚、没后台的新科三甲进士。

只要肯出钱,找到礼部的上司,三五百两,就能把田国英下放到地方县城去。

田国英说不定还会感恩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