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廷辩

面对挑衅,李显穆并无特别的表情,甚至没有停下脚步,仅仅漠然瞥了一眼,就径自往奉天殿而已。

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李显穆没说话,但那种略带蔑视的表情,意思很简单,你说得对,我就是宰相,你能怎样?

跟在李显穆身后的内阁众人,同时笑出了声,而后跟在李显穆身后离开。

“你……”

出言挑衅的礼部侍郎自然急切。

夏原吉拦住了他,呵斥道:“你在干什么,你就是这样和一位威望盛隆的尚书说话的吗?

还有没有一点规矩?你脑子里装的都是大粪吗?”

礼部侍郎愕然道:“你……”

他不理解为什么夏原吉会反过来呵斥他,而且这么不留情面,这句话让礼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蹇义也为之一惊。

“维喆。”蹇义劝道:“你方才太过分了,李侍郎也不过是愤然出言,你直接出口伤人,颇为不妥。”

夏原吉没回话,只冷哼了一声就往前走去,众人见状也都颇感疑惑和尴尬,还没上殿和李显穆激辩,自己人就先斗了起来,真是让人看笑话。

夏原吉之所以会如此,自然是因为之前他和李显穆聊过一次有关于宦官之事,明白李显穆心中所想。

他一开始听到皇帝如此抬举内阁压制六部,自然也是又惊又怒,但回过神来,便发觉这件事能抑制宦官干政,毕竟六部权责再大,距离皇帝太远了,只有内阁大学士这些近臣,才能更近距离的影响皇帝。

夏原吉虽然也执着于六部和内阁之争,但相对而言,他更在乎宦官干政的问题,他是坚决反对宦官干政的,认为一旦宦官干政,大明必然国将不国。

走在前面的李显穆等人自然听到了身后传来的争执、争吵,李显穆回身望向夏原吉,微微颔首。

内阁一行人也回身望去,而后低声交谈着,或许也是带着些疑惑。

如今重大的时刻,李祺自然在关注这件事。

见到夏原吉的反应,他有些感慨。

夏原吉自然是实干型的文臣,属于典型的循吏,即清正廉明的文臣。

夏原吉这样的人不多,这一类人有一个基本上相同的政治倾向,那就是对宦官干政的厌恶。

从永乐时代走来的大臣,亲眼目睹了郑和等人的壮举和功绩,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掩盖他们对宦官干政的排斥。

在明朝历史上,宦官在大部分时间中,等同于为非作歹的奸佞,且权势极大,那些权宦,内阁大学士乃至于六部尚书都要跪行,大太监王振更是厉害,王侯公主都要称呼王振为翁父,国公也要跪着给王振行礼。

但凡是性格刚直的官员,谁能受得了这样的屈辱?

即便是能忍受,也不过是因为心中存了除掉这些阉宦的心罢了,譬如正德时期的内阁大学士李东阳,为了除掉刘瑾,一直忍辱负重,一直到大获全胜后,立刻辞职。

很多人不由自主会站在皇帝的位置上,于是认为太监相对而言更好一点,但李祺不会这么想。

在他看来,如果说皇帝是光、暗兼有的生物,是好坏参半的存在,那太监就基本上完全是皇帝恶的那一面,历史上所有的贤宦加起来,也不如一个大太监造成的危害大。

这种完全不受制度控制、没有个人信仰、缺乏治国能力、接近朝廷中枢的怪胎,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存在!

就算是有太监,那也应该是读书人阉了送进宫中,而不是让什么刘瑾、魏忠贤这种大字不识两个的人执掌天下。

这和从电子厂里面找个精神小伙去当国家元首有什么区别?

李祺的这种政治倾向自然影响到了李显穆,虽然李氏和郑和等不少太监都保持着相对友好的关系,但除了郑和这种的确有功绩的人之外,其他的都保持着审视的态度。

夏原吉感受到了李显穆的这种政治倾向,于是他愿意放下一直以来的文官内阁各派系间的争端,和李显穆携手同进。

心中这般想着,被召进宫中的大臣,已经进入了奉天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