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避难所建设的重中之重在于选址,它应当远离主城区,靠近发电设施和水源地。”
几人接连提出不少观点,最终,苏寻拍板道:“这个结构没有太大问题,可以尽快进行推广。”
“发电方面,优先级以核电、水电、风电、光伏进行排列,各火电厂需要加紧存储燃料,毕竟大灾变之后,煤炭供应就会被掐断。”
众人点了点头,对于这个问题难免有些忧虑。
目前国内的发电结构,仍以火电为主要方式,占据全国总发电量的60%以上,剩下几种方式各有制约,受地理、天气影响较大。
核能发电倒是稳定便捷,奈何数量太少。
众人沉默了半晌,王威道:“这个问题我们会尽量想一些其他办法。”
苏寻点点头:“尽快研究出一套合适的分配机制,将煤炭优先向缺乏其它发电手段的地区运送。”
众人商讨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大问题,便准备前往下一个目标——滨海市中心。
“这种厂房营区式的避难所只适合建立在城市边缘——实际上大多数避难所都应该建立在城市边缘,人类做为这个世界上数量最庞大的大型动物,城市这种人口高密度聚集区实在是太过危险了。”
“确实,但我们还是不能放弃城市中心的幸存者。”
丧尸潮的可怕苏寻深有体会,前世幸存者那么少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就在于各大城市中的幸存者最终只有极少数能活下来。
生活在百万、千万级的大丧尸群中心,不得不说是一种巨大的不幸,现实不是游戏,在缺乏医疗和补给的情况下,受伤基本就等于死亡。
针对这个问题,办公室提出了一项相当庞大的计划。
地铁改造工程。
将各个城市的地铁改造为避难所和疏散通道,让人口稠密区的幸存者可以通过地铁通道转移到较为安全的地方。
最不济也能在地下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