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扩军备战 编户齐民

这么容易?

被刘管家搀扶着下了轿子,明明年纪不大,也就四十来岁,愣是走出了“老态龙钟”的感觉。

聂杰人伸手抚摸了一下这轿子的轿杆,听说这是往日县太爷坐的轿子,县太爷那可是他平时想见一面,都难的宜都本地父母官。

如今,这父母官的轿子,也轮到他来坐一坐了。

思及此处,本来还要搀扶的聂杰人,瞬间又是重新变得自信起来,他挺直了腰杆,双手背于身后,接着大踏步就进了衙门。

带队迎接的王二有些疑惑,还是连忙跟了上去,他怕“老太爷”不认路。

彼时的衙门内堂,聂宇正在召集义军将领们开小会。

说是义军将领,实际都是草创,因为现在已经打下县城了,虽然还不满一天,但也算是正式拥有地盘的义军,或者说清廷眼里有了威胁性的反贼。

那就有必要建立起法度,不说有效的统治,至少也得维持点像样子的内部运转。

历朝多少次农民起义失败,根本原因无非两点:

第一,没有地主阶级支持,农民起义,真的就只是农民起义。

第二,因为没有地主阶级,也就是读书人的加入,多数都是文盲的农民军往往难以建立起有效的统治,他们的起义都是破坏性的,而没有建设性。

国家就像人的身体,国家衰败就是人得了重病,你不能光动手术(农民起义)切除病变组织,而不用药物包扎治疗(建设),那最后只会失血而死。

聂宇正式自称“反清复汉大将军”,又对义军内部进行重新整编改革。

军法队被撤销,改编为亲兵队。

那个负责迎接聂宇老爹的王二,同样也是昨天跟张正谟谈判时,与对方拔刀相向的亲兵王二,暂为亲兵队长。

原来的军法队长何顺安,已经正式提拔为义军千总,掌五百人兵额。

一起得到提拔的,还有另外三人,分别叫徐三郎、陈有年和白楠。

徐三郎,正儿八经流民出身,逃难时候跟妻儿走散,辗转来到了湖北宜都,又稀里糊涂入了他的义军。因为勇力过人,有把子力气,在攻打县城的时候,没人冲的有他快,这才立下了“头功”。

陈有年,同样流民出身,家里也是普通白身,曾经被官兵强征过防军(勇营),好不容易活下来回家,家里人却已经饿死,官府又跟来催税,这才逃难做了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