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穿甲深度还是不够,毕竟短管臼炮,其抛射高度有限,重力穿透能力虽然已经很强,但是对马奇诺防线是否有效依旧存疑。毕竟马奇诺防线最坚固的堡垒混凝土厚三点五米。
而第二就是射程太近了,要知道马奇诺防线大量坚固堡垒的火炮射程都是超过十千米,卡尔臼炮射程只有几公里,都是在堡垒炮的射程以内,这个作为堡垒破坏火力有点不一定好用。
于是得啯人还是在軍方的直接要求下,开始研制超大口径的榴弹炮,为了保证射程和击穿效果,口径被定在了无与伦比的八百毫米。
最终第一门巨炮在一九四二年初完成。
虽然古斯塔夫的口径只有八百毫米,但是炮管长度却是达到了三十二米,就这根炮管的重量就直接达到了四百吨。
其炮弹种类则是有两种,分别是穿甲弹的炮弹重量七吨,高爆弹的重量则是只有四点八吨。
在使用重量轻的高爆弹最大射程能够达到四十七公里,而换成穿甲弹则是只有三十八吨了。
不过因为太大的缘故,所以射速只有十四发一天,对就是十四发一天,而不是十四发一分钟。
当然首先说这个炮本身却是达成了预期设计要求。
可以将七吨重的穿甲弹投送到38公里以外,足以破坏超五米厚的混凝土。
在其服役时,甚至没有那种对地攻击武器能做到这么大吨位的投送能力。
而实战中,古斯塔夫巨炮也确实完成了设计要求。
虽然法啯人投降太快,得軍根本就没机会使用巨炮轰击初始设计目标马奇诺防线,但是在一九四二年得軍巴巴罗莎计划中,对素軍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群的攻击过程中,得軍最终使用了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武器。
得軍对塞瓦斯托波尔的进攻,在一九四一年九月就完成了除要塞群以外的所有区域占领,但是对要塞群的攻击非常困难,当年十二月停止进攻,得軍开始运输准备巨炮。
然后一九四二年六月五号,古斯塔夫巨炮开始对要塞炮台进行轰击,“斯达岭堡垒”被击中六发四点八吨的高爆炮弹,“莫洛托夫堡垒”被击中七发炮弹,位于后方的“库贝拉”弹药库被七点一吨重的穿甲弹击中九发,击穿了弹药库八米厚的岩石,将这座弹药库引爆,由此引发的大爆炸导致了整个要塞摇晃。这个储备第四防御地区所有弹药的仓库被炸毁。
几乎所有防御最好的炮台基本都是被巨炮轰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