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探雷

比如利用物质介电常数的不同,在五十年代末期,米軍研制出非金属高频探雷器。但是,这型探雷器并不是只对地雷“情有独钟”,它很容易受土壤中的树根、石块等影响产生虚警信号。后来,基于脉冲雷达、红外成像、声震、核四极矩共振、中子等技术的非金属探雷器陆续出现,才解决了这一问题。

米啯的HSTAMIDS手持支架式地雷探测系统,可在距离目标物三米处进行探测,准确报知地雷的位置信息。

手持式探雷器操作简便,但探雷速度慢。鉴于此,车载和机载探雷器应运而生。奥地利的希伯尔CAMCOPTER无人机载探测系统由机载平台、任务控制单元和音频传感器控制单元组成,是执行雷场探测任务的一款利器。

除此之外,值得一提的是,生物探雷也是非金属探雷技术的一种。在一些啯家,探雷犬已经被编入工兵部队。

与探雷犬相比,探雷鼠体重轻,误踩地雷也不会“阵亡”。环境适应性强,在环境恶劣的雷区它们依然能“安心”工作。嗅觉灵敏,经过训练它们对炸药的识别率可达百分百。这,为人类高效探测地雷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战时扫雷的目的是为了开辟安全通路。这种情况下,引爆或诱爆地雷是最常用的手段。为减少扫雷人员伤亡,一战末期,瑛啯曾在坦克上加装滚压式扫雷器。二战期间,以坦克为平台的多种扫雷器相继出现,如“蝎”型打击式扫雷器、挖掘和爆破扫雷器等。这些扫雷器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结构笨重而作用有限。

随着固体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之后,瑛、米、素等啯研制出了火箭扫雷车和火箭爆破器,可一次性开辟数百米长的通路,扫雷效率显著提高。

不过在王根生穿越前,就有人发明了无人扫雷机器人,利用机器人来代替人工进行扫雷。

既然有了扫雷机械和扫雷机器人,为什么还需要人工排雷?因为,机械化扫雷装备在战技术性能上都会注明扫雷率,没有任何扫雷设备的扫雷率能达到百分百。

而在实际生活中,没有人愿意踏进哪怕只剩一颗地雷的区域。目前,能做到扫雷率百分百的方式,只有人工排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