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江不仅在越野跑上身体力行,坚持跟全中队的人一起训练,其它的科目也都展现出了自己名符其实的兵王风采,特别是射击这个单项,陈江依靠着系统升级后带来的巨大好处,简直可以做到随心所欲的射击。
百米之内的十环,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
要不是怕引起不必要的怀疑,他会全部都是满环,有了系统的加持,他现在的百米内射击,靶子就好像近在咫尺,真是太容易了。
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打九环比打十环反而要难一些,既要故意打偏,还不能让人家看出来,你说难不难?
这些话如果说给别人听,估计要把人家的下巴惊掉。
在训练中的技压群雄,使陈江在中队里的所有人心中树立了前所未有的威望,几个刚来的“刺头”,没几下就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
不服?出来比过!
比的过,你就休息,
比不过?那对不起,你就惨了!
这就是部队,只要你有真凭实力,底下的人不可能不服你。
A大队的体能训练本来就在军中首屈一指,所以在体能方面不需要浪费太多时间,陈江急需把部队的信息化建设推向第二步。
而开始第二步之前,必须要做好三件事情,
一是要弄来新型装备,所谓信息化,依靠的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没有计算机和网络,岂不是纸上谈兵?
这些东西必须要从军方途径进行特种装备采购,跟普通的民用计算机不一样。
有了这些,还要弄每个战士的数据终端,说白了类似于小型手机,只不过这个东西在军中只要能实现数据的接收与输出功能,还有GPS定位功能。
这个目前军中还没有,所以陈江在这方面早就下了大功夫,在住院期间从楚宁那边得到消息,国防科技大学好像有这个研究项目。
所以陈江及时和那边取得了联系,想不到居然是自己在军校里的班主任陈劲松老师,他从陆军指挥学院调岗到了国防科技大学,准确的说是升了,担任信息技术科学学院的副院长。
自己跟他对接,自然容易的多了。
二是要解决中队里的思想观念。中队里的兵虽然大多数都是军官,但他们的作战思维依然停留在传统作战形式上,702团这样的主力团都是如此,何况其它部队了。
必须要让大家扭转“打仗就是拼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落伍观念,从而能主动接受新装备和新知识的介入。
三是最难的一步,那就是人才!
相比设备上的难题,这才是最难的一个点,因为这个时期的信息化的设备已经有一些底子了,最起码计算机的硬件已经开始密集的更新换代,一些高新技术层出不穷。
唯独人才太难得了,21世纪初期的时候,国内的本科生都还不是很多,研究生更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学计算机的大学生,更是大多数企业的香饽饽,人家如何愿意投身军营呢?
而没有这批骨干参与其中,陈江的信息化中队建设就是无根之水,无从谈起。
他思来想去,还是打算去几个高校想想办法,看有没有人愿意和自己一样放弃外面的高薪投身军营。
这三步,因为时间上的关系,陈江是抓紧搞前面两步。
相关的设备预算,他熬了三个通宵,大致写出了一份详实的计划表,其中涉及到需要采购的设备与经费。
当然了,后面还附有一份有理有据的报告分析材料。
中队里的思想观念,比他想象中开展的困难得多,因为信息化技术必须要学计算机和英语,这两项却是队中大多数人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