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也就在这时说道:“既如此,便同意喀尔喀部所请,出兵征讨准噶尔!”
接着。
雍正又道:“而对于出兵一事,之前已经议过出兵方略,出北路和西路两路大军,以你们看,这两路大军的主将当定谁合适?”
许多王公大臣都瞥向了弘历。
他们当然不是觉得弘历合适,而是觉得在这种事上,弘历无疑更具判断力。
毕竟,弘历眼下在军事上表现出的才智,已经成功避免大清遭受重大损失,还比大多数人更有洞彻兵事。
弘历这时也就先开了口:“以儿臣愚见,北路军以姑父为主将,西路军以岳钟琪为主将为妥。”
“盖因北路军以满蒙八旗为主,姑父又是喀尔喀盟长,在蒙人中也更有号召力;而西路军以绿营为主,岳钟琪也久谙西北战事,近又有平定西藏之威望,故即便西路军中有八旗兵,也不至于不服其管束。”
弘历阐述理由后,雍正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其他人:“你们呢?”
“奴才赞同四爷所举,因为眼下的事实已经证明,论知兵,奴才不及四爷!而四爷也分析的确实有道理。”
孙柱这时倒先开了口。
“臣弟也觉得,弘历既然都这么主张,自然是没错的,毕竟这次就他和张廷玉洞察到了噶尔丹策零的狼子野心。”
允禄这时也开了口。
雍正沉下了脸,看向了张廷玉:“衡臣,你怎么看?”
“四爷所举自然没问题,但满洲大臣久已无人任主将,恐惹流言蜚语。”
张廷玉回道。
在场的满臣都目光柔和的看了张廷玉一眼。
连雍正都暗中颔首。
而弘历则笑了笑,心说,这张廷玉是真的跟别人不一样啊。
“满洲大臣不是没有可用的,比如舅舅隆科多,还有最近才在科舍图立功的福彭,不过福彭资历不足。”
允祥这时开了口,而看向了雍正。
雍正道:“舅舅已老迈,不合适!”
“既如此,还是弘历所举的两人合适,征讨乃国之大事,不能儿戏!弘历洞察兵事,也善用人,让福彭带火器营去科舍图便是例子,故这时,不宜为什么满人非得占大将之位而坏大局。”
“何况,我大清之本已是以万民为本。”
允礼跟着说道。
“奴才等附议。”
“臣等附议!”
因为弘历现在在戎政上已表现出很强的预判能力,所以,众人也都愿意相信弘历。
雍正见此也只能从善如流:“那便授多罗郡王策棱为靖边大将军,与宁远大将军岳钟琪各率北路、西路大军进讨准噶尔!”
“遵旨!”
弘历不由得暗自松了一口气,心想,这一世幸好不是用八卦定大将,而定了傅尔丹这个听说颜值很高但谋略很差还怕死的绣花枕头。
策棱虽然外交能力不行,但军事上还是不弱的。
而大军进讨,自然不是下一道谕令就能立即出发的,这里面还有很多各种繁琐政务要处理。
主管兵部、八旗都统衙门的弘历自然也就更加忙碌了起来。
但在他忙碌期间,富察嫡福晋倒是在雍正七年的三月诞下了一子。
这意味着弘历有了嫡长子。
弘历因而在见到雍正时,特地奏请道:“因是嫡长子,儿臣不敢擅取,还请阿玛赐名。”
这个时代,重视嫡庶,所以,雍正非常高兴,且从袖中拿出早已拟好的名字出来,笑道:“朕早就想好了名字。”
“儿臣代皇孙谢汗玛法赐名。”
弘历回后,就接过了纸条,只见上面写的是“永琏”。
彼时,雍正也道:“你现在已有了嫡子,于天下人心中的份量会更加不一般,故朕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朕准你以嫡子降世为名,在太和殿宴请来京的蒙古诸王公。”
“不得推辞!”
“这既是让蒙古诸王公知我大清子嗣昌盛,国运未衰;也是借此安蒙古诸王公的机会,以使其配合我大清用兵准噶尔。”
“儿臣领旨谢恩!”
:https://5141e448d.xyz。手机版:https://5141e448d.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