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农作物,点数+126000000】
【副业结算,点数+12000000】
【总点数:1193481400点。】
方唯收入了一大笔的点数,大概有将近12亿点点数的样子。
听起来似乎很多,也不过是能把两个区域(设施)从16级提升到17级。
他这个金手指看起来不是很强大,但在不断的升级过程中却能带来额外的大礼包,也就是能开出来很希有的属性。
比如像【异变+2】,就给育种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惊喜。
如果不是这个稀有的属性,那么【玉香183】和【南豆333】都不复存在。
这也是当前他能够和转基因技术相抗衡的秘密武器,使得瑶岭农业在和新凯奇的激烈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的地位。
这些国际巨头个顶个都是心狠手辣的主儿,一旦被他们找到破绽,绝对会把对手吃干抹净。
另外,他在前世就对转基因作物不感冒,这一世也算是为抵制这玩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夏收过后紧接着就是夏种。
方唯根据预案确定了新一季的生产计划,这一季继续减少稻种的产量,维持【玉香183】玉米种子的生产规模,具体播种面积是5万亩。
另外,还有5000亩的旱田用来培育蔬菜种子,其中也包括辣椒种子。
现在的瑶岭辣椒已经不需要自己种植了,各地的种植户完全能保证辣椒酱等产品的原材料供应。
这一季最大的变化是公司多了6万亩的旱田,专门用来培育【南豆333】大豆种子。
培育【南豆333】的每亩地一季收益大约在1500元到1800元之间,按照最低价格计算,再减去付给农户的固定收益,每亩地的收益在1200元到1500元之间。
按照每亩地1200元的收益计算,每年的收益(每亩)就是3600元,总收益为2.16亿元。
这里面唯一没有扣除的就是人工费用,但不管怎么计算,全年的人工费用也不会超过1600万元,也就是说新增的6万亩土地,一年能带来2个亿的净收益。
关键是【南豆333】的种子供应有了保障,方唯也兑现了承诺。
“支书,这个模式可以啊,要不我们再按照这个模式继续扩张?”
蔡桐这段时间一直呆在新林县,他去看了前进乡的大豆育种基地,也计算出来了新增土地的收益情况。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于是他又有了更大的野心。
“暂时先这样,其他经济作物也有培育的机会。我和你说,【玉香183】和【南豆333】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市场基本上接近饱和,咱们到了明年起码要停产一季。
到时候我们再来培育黄豆种子、花生种子、油菜种子等等,根本不需要继续扩张,咱们自己内部调整即可。”
方唯给蔡桐算了一笔账,其实也是告诉对方该怎么合理使用土地。
即便是扩张也不是用来育种,而是生产水稻和其他的作物,但收益率却很低,必要性不是太大。
比如像最新的一季,公司就在合作社的水田里播种了3万亩的【南光四号】、3万亩的【农优82】以及2万亩的【南光五号】。
所有稻种加一起的播种面积是8万亩,而育种中心的4万亩水田、新林农场的4万亩水田、以及阳山农场的6万亩水田,一共14万亩水田就闲置了下来。
肯定不能浪费,所以这14万亩水田全部种植了【南光五号】杂交水稻。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公司需要通过产量的调整,才能避免各类种子的积压,这才是最科学的生产方式。
但却不能说公司的水田太多了,毕竟需要大规模培育稻种的时候,所有的水田都会派上用场。
“好的,我明白了。支书,咱们的稻种可以开售了,你说呢?”
“行,你看着安排吧。”
随后,瑶岭农业最近的稻种开始上市销售,和之前相比,这一季产出的各类稻种销售情况,就有点不理想。
关键是之前各个客户的库存太多,流通领域也有不少存货。
好在方唯及时减少了稻种的产量,暂时还不至于造成积压,基本上都能卖出去。
现在大家都很佩服方支书调控产量的本事,因为对方的判断很准确,既能保证各类稻种的供应,又不至于造成积压,产量起伏之间始终保持着几大稻种的热度。
这个手段,很多人都学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