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忙乱的春播,保守秘密

方唯觉得对方能担大任,所以才委以重任,对方的表现也没让他失望。还有一些原合作社的社员,工作能力突出,也被调到了省城在公司各部门任职。

公司正式运行之后的第一个生产季如期到来,春播工作拉开了帷幕。

公司的管理人员除了留守人员之外,其他人全都下到了各个生产单位,督促春播的展开。

经过短期的磨合,新聘的技术人员和土专家开始取长补短,共同推进春播工作的顺利进行。总之就是谁有理就听谁的,该吵架的还会吵,但都是为了工作,不会上升到私人恩怨。

上午。

方唯来到了一大队的试验田,看到有两个技术员围着育种小组的成员不停的追问。

“为什么你们的试验田的作物,生长周期这么短?这不科学。”

“科学个屁!我们这里的水土能一样吗?从来农作物的生长就比别的地方快,事实摆在眼前,这还有啥说的。”

“可是.”

听到他们的对话,方唯偷偷的乐了,然后咳嗽了一声。

“方支书,你来了?”

“董事长好!”

两种不同的称呼,代表了不同的身份,只有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才会喊方唯“支书”。而公司的员工,只会称呼他为“董事长”。

方唯一一作了回应,然后说道:“你们别争了,赶紧干活。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从来不是固定的,存在就是真理,别想太多。”

他在试验田转了一圈,然后就去了各个大队。

各大队的农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农业机械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一片片土地被翻了起来。

全公司除了瑶寨之外,所有的生产单位都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即便是瑶寨也实现了半机械化,主要是受到当地的地形影响。

各生产单位对于人力需求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经过这次清理整顿,农业生产人数又下降了10%。

淘汰的人员可以从事其他工作,比如像林业大队就需要更多的人手,各个工厂也需要大量的人手。除非自己不愿意好好干,否则在当地是不可能失业的。

公司的外聘人员,第一次见到了当地的生产力水平,一个个都大为震惊。

来之前有些人可能还有一些优越感,但看到了人家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特别是连住房都分配,他们的优越感已经荡然无存。

这是公司各类人员融合的强大基础,平等对话交流才能互相了解,从而互相配合把工作搞好。

以前合作社的元老,有不少人心里憋着一口气,但经过和这些外聘人员的接触,也让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重要性。

打个比方,岁数差不多大的人,外聘人员就有见识的多,学什么都快,而社人员出身的人这方面就差很多。

而当地人的农业生产经验很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这也让外聘人员很是佩服。

等春耕结束之后,公司内部的问题解决了大部分,公司的运行开始逐渐走上了正轨。

春耕过后就是播种、育秧、插秧等环节,现代化的育秧基地让公司新人叹为观止。等插秧之后,公司的下派人员就会返回省城,以后会形成常态化的下派制度。

毕竟是一家农业公司,起码管理人员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也得经常到基层转一转。

这一季,公司在瑶岭乡生产基地,培育了8万亩的【南光四号】稻种,在育种中心培育了4万亩【农优82】稻种。

瑶寨则继续培育【南光五号】稻种,田家生产基地还是和以前一样培育蔬菜种子。

新林农场的生产计划做了修改,这一季要培育4万亩的【南光五号】稻种,而阳山农场则种植了6万亩的【南光五号】水稻。

其他经济作物种子的培育,公司也都做了安排,大家按照计划生产就行了。

春播工作有条不紊的在进行,瑶寨的试验田也生产了不少【玉香083】变异种子。山上的旱田在春播来临之际,全都开始培育这种新品种的玉米,其实根本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

因为新品种还没有命名,现在依然叫做【玉香083】。

只有公司下派的一个技术人员,孙建国,发现了这种玉米的特殊性。因为新品种玉米的抗性很高,而且出苗的状态和【玉香083】有一点区别。

也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别让孙建国意识到,瑶寨正在培育的育种品种很可能不是【玉香083】。

于是他就去找王松林,王松林是瑶寨生产基地的负责人,是他的领导,不找对方找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