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已经有人带着他们去食堂了,养猪场那边已经杀了一头猪,鸡鸭和活鱼也调了一些过来,保证让客人们吃好喝好。”
赵金生是专门过来向方唯报告好消息的,并请他一起过去吃饭。
方唯摇了摇头,说自己这两天就要去京城,时间很紧,就不陪客人一起吃饭了。
当初他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很多人都以为这是一句套话。但事实就在眼前,大家无不心悦诚服,都说方支书的判断力简直强的离谱。
打发走了赵金生,方唯收拾收拾便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他先开车去公社接上了盘莲花,然后才一起回到了家中。这辆车是理事会通过决议专门给他配备的专车,爱怎么用都行,他也不会在意这点小事。
方唯从来都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但事实上他把绝大部分的利益都让了出去,要不然捧着手里的技术,早都是亿万富翁了。
现在承包土地也不是很难,从南到北很多地方都能种植水稻,他干嘛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说白了还是想带着大家共同致富。
一个人这辈子的吃穿用度是有限的,但精神需求却是无限的。
几天后。
方唯抵达了京城,参加了这一次的会议。
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倒没有人围攻他,但很多人却无视了他。因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开放搞活”,大部分人都在谈分田到户对农业生产的拉动作用。
毕竟分田到户会激发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似乎增产增收也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轮到方唯发言,他只谈饿了育种工作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避而不谈其他的事情。毕竟瑶岭公社的17个大队都没有分田到户,反而成立了合作社,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
因此,他坐在这里其实是一个另类。
“方支书,你一直都在做农村工作,最有发言权,还是谈一谈这几年粮食丰收的原因吧。”
他不想惹麻烦,但麻烦却找上了他。
这位代表话中有话,实际上就很反对方唯和合作社走的这条路,只不过他说的比较委婉罢了。
“是啊,方支书,我们都知道你是育种专家,育种的事就不提了,咱们还是谈谈更深层次的问题。”
有人带头,自然就会有人跟随。
另一位代表也开始挤兑方唯,说白了就是希望对方唱反调。
“那我就说两句,众所周知,决定粮食产量有几个关键因素,首先是化肥的普及,我们有句土话,叫做‘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没有足够的肥料庄稼是不好的。
其次是土壤的品质,也就是说土地的肥力怎么样?肥沃的土地和贫瘠的土地,产量相差巨大,这不是后天可以弥补的。
最后就是种子,种子决定了产量的上限,没有好的种子就种不出来优质高产的庄稼。至于田间管理、精耕细作都是细节,对产量有影响,但影响并没有想象中的大。”
方唯说到这儿便打住了话头,实际上他说的很客观。
自古以来绝大部分的农民都在很辛勤的种地,产量能超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吗?答案是不能。
至于精耕细作也很扯淡,国内几乎都做不到严格意义上的精耕细作,因为费效比很低。至于劳动积极性,虽是会对劳动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并没有那么大。
不过他的一番话说的很委婉,别人也抓不住小辫子。
“方支书不愧是专业技术人才,就是分析的到位。好了,下一位,请发言。”
小组讨论的主持人打了个圆场,对之前挑事的两人有些不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从方唯的立场来说,合作社干的这么好,他为什么还要给分田到户吹喇叭?
人家从来都没有说过分田到户不好,这两个人就是多事。
会议继续,方唯一如既往的淡定。
他不是为了证明分田到户不好才走集体经济这条路的,而是这条路最适合瑶岭公社各大队的实际情况。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