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琴和孩子是昨天回来的,正好赶上了节日。她的变化很明显,和以前比起来简直判若两人,这两年也赚了不少钱。
“雪琴,现在生意怎么样?”
“还好!之前库存有点大,不过节前有一波消费高峰,我的库存已经下降到较低的水平了。”
盘莲花和梁雪琴聊得火热,方唯和于浩在推杯换盏。
不过两个工人也没有多喝,喝了半瓶酒就打住了。主要是于浩今天的状态不是很好,方唯怕他喝醉了,就主动停了下来。
“三哥,秋交会你会去吗?”
“会去,怎么,你也接到通知了。”
“是啊,公司通知我准备一下,到时候去参加秋交会。”
“那行,到时候咱们一起走。”
吃过饭,大家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到了十点过才纷纷散去。
第二天一早,方唯让邓元恩把斌斌送去学校,正好邓元恩也要到县里办理运输队的手续。
方唯和赵金生则去了公社开会,他俩就能代表17个大队,搞得郑先发说话都有气无力的。他也懒得宣读文件,直接把文件扔给了两人,让他们自己看。
这份由县里下发的文件,是关于教育方面的事情。
按照文件要求,大队办学的现状将结束,农村小学要进行合并,每个公社都要建立一所初中学校。
以后农村的孩子都会在公社读初中,考上高中的再去县城读书。不像现在,初中就得去县里读,招生人数相应就比较少。
“郑主任,第一条和我们已经没关系了,在成立合作社之后,原先17个大队的小学已经进行了合并,完全符合县里的要求。
至于公社成立初中学校的事情,就和我们没关系了,是公社方面需要考虑的事情。”
方唯一边看文件一边念了一遍,省得等会赵金生还得再看一遍。
等他念完,心里就已经有了计较。
“方支书,方理事长,我还能不知道初中需要公社来建吗?问题是上面给的经费不多啊,要想办一所高质量的初中学校,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
再说了,公社建设的初中学校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们合作社的17个大队?到时候来上初中的可都是你们各家各户的子弟,你就不愿意赞助一点经费吗?”
郑先发口若悬河的说了一大堆,中心意思就是两个字,要钱!
方唯和赵金生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郑主任,想要钱也不用说这么多吧?你就放心吧,哪怕是为了我们自身的利益,合作社也会想办法把公社中学办好的。”
这种事社里不会小气,看看方唯他们在小学学校上的投入就能知道,大家还是很重视教育工作的。
农民的孩子想要出人头地,就只能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能考上大学就能走出农村,未来的前途自然是光明的。
虽然这么比例很低,但多少也有点希望不是?
郑先发不吱声了,早知道人家的觉悟这么高,他就不费那个劲了。
“那就这样,你们会去商量一下,看看能赞助多少,我这边很快就要开工了。”
郑先发随即宣布散会,除了建设新学校之外,他还得想办法调一批有经验的教师过来。
这个事情也很关键,但能不能吸引人才到瑶岭公社来教书,待遇很关键。要不然他干嘛和方唯商量赞助的事情,有了钱他才有底气建设一座高标准的公社中学。
方唯和赵金生会去和大家一商量,大家都没有意见。
合作社决定第一期先给瑶岭公社中学捐赠1000万元,看情况再考虑后续的捐赠。
郑先发顿时有底气,学校的设计方案做了修改,然后报到了县里。
县里才不管这些呢,反正每个公社都会建一座(初级)中学,经费就那么多,谁要是有办法拉来赞助,爱怎么建就怎么建。
瑶岭公社(初级)中学的建设方案获得了批准,在调派人员的时候,公社又开出了很优厚的条件。
不光是生活条件好,而且工资收入加补贴,比县里中学的老师都要高出一大截。按照政策,调到公社中学当老师,户口还是在县城,有不少就动心了。
钱不是万能的,如果打动不了别人那是因为给的还不够。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