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护犊子,投资建厂

第二天。

方梅一家人过来了,方唯家里再次热闹了起来。

“可惜大哥他们不在,不过话说回来,他们今年怎么想起来去省城过年了?”

田炳义喜欢热闹,他的酒量赶不上方唯,倒是和方平半斤八两。

结果大哥一家去了省城过年,他不禁感慨现在一家人都凑不齐了。

“涛涛年前分了新房子,就想着接大哥大嫂去住一段时间。过了年大哥要在省城张罗成立家具公司的事情,正好公私兼顾。”

方唯解释了一句,对方就不再问了。

等喝到尽兴的时候,田炳义突然提起了鱼塘的事情。

“现在队里还剩下几口鱼塘没有包出去,原本吴家兄弟想要承包,让我给卡住了,说过完年公开竞争。老三,你说我这边要不要包下来?”

“可以呀,互助组的人员越来越多,几口鱼塘还照顾不过来?关键是不能随了那几个混蛋的心意,要不然你这个大队长白当了。”

两人想到一块去了,鱼塘属于全体社员所有,没办法平均分配,只能以承包的形式获取收益。

这也是如今大队为数不多的权力,自然不能便宜了吴家兄弟。

田炳义点点头,心里有了计较。

到了年初三。

赵金生等理事到方唯家里坐了坐,阿姐和盘莲花做了一桌子菜,大家又开始喝酒。

过年就这样,基本上以吃喝为主。

但在喝酒的时候,赵金生等人难免会谈及正事。几人不担心竹器厂,但都觉得五金厂一直这么下去,恐怕很难真正的发展起来。

“这个问题等到年后再讨论,咱们今儿开开心心的喝酒,总不能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不闲着吧?”

方唯主动打断了话题,这个事情说起来话长,关键他还没有下定决心。

几人哈哈一笑,随即转移了话题,气氛又重新变得轻松了。

大家吃饱喝足之后,便纷纷告辞离去。

盘莲花很好奇的问道:“三哥,五金厂不是经营的挺好的吗?他们几个人为什么要那么说?”

“五金厂看起来挺好,但其实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我举个例子,厂子生产的电风扇数量业已停止了增长的态势,这就说明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啊。”

五金厂和竹器厂还不一样,竹器厂背靠着大瑶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

而五金厂窝在偏远的瑶岭公社,远离市场和供应链,上限自然也就不高。

“那怎么办?把厂子搬到省城去?”

盘莲花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想来想去好像也只有搬迁一条路。

“暂时没有想好,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方唯没有正面回答,两人便跳过了这个话题。

过了几天。

方唯经过考虑打算去外地转转,他和张文远没有去省城而是去了羊城。

沿海地带是改开的桥头堡,这里的经济已经呈现出巨大的活力。当初张文远带着几个人也是在这边学技术的,故地重游,才发现当今又有了各种的变化。

两人从羊城开始考察,然后还去了周边的很多地方。

这里已经形成了“五金产业地带”的雏形,供应链相对完整,产品更新换代快,未来必定会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事实上遍布全国各地的大小五金厂,会慢慢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方支书,不出来看一看,真不知道人家已经发展到这个样子了。我觉得咱们应该选择一个方向,什么都做就等于什么都不强。”

张文远这次出来大有感慨,说实话,他是真被吓到了。

经过这次考察,他觉得不能再继续这么下去了,一定要认清楚企业的发展方向。

要么专做配件,比如把厂子的生产融进大的供应链当中。要么做细分市场,比如像各种五金工具。要么转型,从电风扇开始进入家电领域,彻底放弃五金产品。

“你说得对,回去后好好和大家商量一下。”

方唯和张文远返回了社里,随后召开了理事会会议专门探讨这件事。

“要不咱们把工厂搬迁到外地去?紧靠供应链和销售渠道,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