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命运的十字路口,抉择

“差不多了,今天下午就能弄完。”

刘会计表示结算工作基本完成,下午就可以上报所有的报表。

方唯满意的点点头,这些老搭档做事根本不用人操心,从来都会掉链子。

下午。

方唯召集队干部和各队队长开会,商量今年的分红问题。

“支书,以后都要分田到户了,咱们要不这次分红多分点?唉,队里还有那么多的农机和农具,以后怎么处理?”

大家刚开始是讨论分红的问题,但说着说着就歪楼了。

赵金生谈到了队里的农机和农具,农具还好说,但农机怎么分?若干家凑一起分一台,使用起来很麻烦而且维护保养又是一个大问题。

到最后这些农机都糟蹋了,可惜了队里这么多年的积累。

“先不说那些,今儿只谈分红。我的意思按照平均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分红,该提留的提留,生产发展基金也要留够。

真要是到了非分田不可的时候,咱们再进行二次分配,反正队里的积累是属于全体社员的,谁也拿不走。”

大家今天的状态都不好,动不动就跑偏。

方唯干脆直接拍板,定下了分红标准。这个标准再次刷新了队里的记录,说出去会让很多人眼红的。

其他人你听他这么说,也没意见,分红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这时,赵金生看着方唯突然问道:“支书,咱们大队的情况特殊,真要是分田到户,育种工作还怎么进行下去?能不能维持现状?”

“是啊,方支书,咱们还是搞集体经济不行吗?”

“谁说不行?当然可以继续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但这里面有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选择是全体社员的事儿,而不是我们几个坐在这里空谈。”

方唯顺水推舟,说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形式,不能由几个队干部和生产队长说了算,而是需要全体社员说了算。

张楚等人若有所思,打算回去先摸一下底,看看社员们到底是咋想的。

两天后。

下塘大队正式给社员们分红,人均2000元的高额分红令大家喜笑颜开。就算是县里的一般干部,一年下来都没有这么高的收入,这要是说出去绝对让人嫉妒的。

各队的队长趁机询问社员们的想法,是分田到户好呢还是愿意继续走集体经济这条路。

“这不废话吗?分了田,咱们一个个的单打独斗,哪会有这么高的收入?再说了,如果生产队和大队散了,大队小学和托儿所还有医务室怎么办?当然是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好啊。”

社员们的想法都差不多,毕竟下塘大队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傻子才会放弃已有的优势。

意见一层层的反馈上来,方唯的心里便有了底气。

这天上午。

齐海洋突然来到了下塘大队,和方唯聊了很久。

他也是运气好,之前和姚主任等人斗争的时候态度很坚决,接任县里的主任之后,下塘大队又搞出来了【南光三号】稻种。

上面决定调他去衡州地区任副主任,他这次来是专门和方唯话别的。

“现在大局已定,我之前一直头疼你们下塘大队该怎么办,如今好了,交给继任者去操心吧。作为我个人来说,还是希望你能继续搞好育种工作。

我能帮你的有限,前两天县里通过了决议,决定将育种基地整体改制,由你们下塘大队占60%的权益,县里占40%的权益。”

齐海洋和方唯的关系算不上很密切,但两人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面有着共同的观点。

他担心自己走了之后,方唯的育种工作会停滞,所以才力排众议将育种基地事实上交给了方唯。大队需要付出的资金不多,更多是以技术投入的方式折算成了收益。

因为下塘大队属于集体所有制,这种办法并不算违规。但育种基地的权益没办法给到方唯个人,或许等以后政策的口子再开大一些,才能这么做。

实际上齐海洋也算不到,等过几年公社消亡之后,社队企业大部分会改成乡镇企业,最终在各种的操作之下,权益都归了一些“能人”。

方唯不太看重那些,他看中的是育种基地的4万亩上好农田。

“谢谢齐主任!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会继续做好育种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