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难得的人才,腾飞前夜

“对了,松林,寨里的竹子销售有起色吗?”

方唯很快就想起来了,这几天他怎么没有看到有车来拉竹子。

瑶寨的会竹子资源很丰富,有好几种很出色的品种,他之前交代过王松林可以扩大销售。

“三哥,竹器厂最近不要货,他们说库存还很多,等过些日子再说。”

王松林不明所以,然后解释了一句。

“不是,你就指望竹器厂一家消化山里的竹子啊?”

方唯感到很无语,他当时说的很清楚,结果王松林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是啥意思。

“除了竹器厂还能卖给谁?”

瑶寨之前根本没有销售过未经加工的竹子,县里也没人大批量要。

王松林是真不知道该卖给谁。

“行了,就当我没说。这事儿我找人,看能不能打通销售渠道。咱们寨里的竹子资源非常棒的,多卖一些出去也可以增加收入。”

方唯也想明白了,这是自己的错。

等他返回下塘大队之后,就去竹器厂询问于浩啥时候回来。

结果很凑巧,于浩因为回家过节还没走呢。

于是方唯就和对方谈了谈,希望他带一带瑶寨的人,为漫山遍野的各种品种竹子找到销路。

于浩自然不会拒绝,他随后跟着方唯去瑶寨挑选了两个比较机灵的阿哥,这个他出去跑销售。

再好的东西没有销售渠道也是白扯,方唯就从来不相信“好酒不怕巷子深”这句话。

安顿好瑶寨的事情,方唯就回到了队里,督促郑虎安排好接下来的下首夏种工作。

“三哥,好消息啊!前些天各队都陆陆续续的采收了花生,你猜怎么着,各队的花生产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现在各队已经种植了黄豆,你说有没有可能,队里黄豆的产量也会大幅增加?”

今年下塘大队要种植三季经济作物,包括花生、黄豆和烤烟。

第一季的花生已经采收了,产量基本上追平了二队的产量,这让郑虎欣喜若狂。

“这还用问吗?现在队里用的最新一代高产种子,产量没有增加才怪。别想那些有的没的,抓紧时间准备夏收夏种吧。”

方唯翻了个白眼,心说,咱可是开了挂的,增产是必须的、没有增长才奇怪呢。

谁也别好奇,问就是更换了最新的种子。

实际上春播的时候,花生种子都是二队提供的,说是最新一代高产种子也不为过。

“明白了,这都是三哥你的功劳。看来培育种子真是一门大学问,有了高产的种子,农作物的产量还不得蹭蹭的往上涨?”

郑虎在方唯面前根本没啥心机,对方说什么他都信。

还好这一次增产的幅度不大,就连各队的社员都没有关注这个问题。这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整个大队也没多少知道这种需要保密的数据。

方唯随后巡视了几个生产队,发现这一次的花生里面有一多半都可以当做高产种子出售。

销售种子肯定比卖普通作物赚钱。

方唯随后把各队的队长集中到一起,说了选种的事情。

这下各队的积极性立刻就调动了起来,一个队男女老少齐上阵,直接把适合做种的花生都挑了出来,然后高价卖了出去。

二队每年的高产花生种子,产量不算多,说不好听的在外面花钱都买不到。

现在下塘大队突然增加了高产作物的种子供应量,有需要的人蜂拥而上,很快就销售一空。

方唯没有详细问具体的数据,一般要等到秋收后,队里才会详细统计各种经济作物的产量、价格以及库存比例。

花生增收,并没有引起大的波澜。

相较于这些年水稻的增产增收,花生增加的些许产量真不算什么。

在郑虎的整体安排下,下塘大队开始为接下来的夏收工作积极做准备。这一季的收割还是和以往一样,集中农业机械和人力,务必保证一天完成两个生产队的收割任务。

拖拉机、收割机、电动脱粒机的广泛应用,一是可以提高效率,二是可以避免浪费。

收割稻子最怕的就下雨,所以收割回来的水稻及时进行脱粒和晾晒就很重要,免得下雨受潮之后引起霉变。

清晨。

全大队的主要劳动力和农机队,齐聚十二队和十一队,今年的夏收工作就从这两个生产队开始。

收割机开进了农田,拖拉机紧跟着装载收割下来的稻子,然后大量的人员再将农田清理一遍。拉回去稻子随即进行脱粒晾晒,整个过程配合默契,速度非常快。

方唯统计了一下,收割两个生产队的水稻都用不了一天的时间。

“支书,还是这些铁家伙用起来带劲,光靠人力还是落后了。”

一队的张楚跟在方唯的身边,随着农业机械的数量增加,队里的劳动生产率也在提高。

张楚现在充分体会到了什么叫做“集中力量办大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分工协作快速的完成任务,为接下来的夏种工作争取时间。

前后六天,下塘大队就完成了收割,拖拉机开始下场耕地,基本上做到了无缝衔接。

方唯全程都跟着大家转战各地,收割工作刚结束,他就和张楚来到了一队。

“张队长,咱们这一次的试种应该是成功了。”

虽然最后的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但凭借多年的经验,他就知道产量绝对没问题。

张楚中午在队里安排了饭食,主食就是这种【农优58】杂交水稻。在座的人纷纷品尝了新米,无不为细腻的口感、清香的味道所折服。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