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致富路,跨越式发展

方唯在厂里呆了一个上午,最后才和盘莲花一起离开,回家吃午饭。

到了新年元旦,方唯就不让盘莲花再去厂里上班,让她安心的在家休息准备生孩子。

家里也不缺她那点工分,歇几个月对家里的经济状况没什么影响。

上午。

方唯正在办公室看文件,楼会计抱着一摞账册和报表走了进来。

“支书,去年的结算工作已经结束,各项提留同步完成,并按照队里的要求留出来了足够的生产发展基金。”

刘会计等人加班加点完成结算工作,接下来就到了一年一度的分红时间。

方唯接过账册和报表,仔细的看了一遍。

他首先查看了副业收入,毕竟主粮收入他的心里是有数的。

去年全年种植了一季花生、一季黄豆、以及一季烤烟,总共收获了105万斤花生、91万斤黄豆和92万斤烤烟。

另外还有二队生产的高产黄豆种子10万斤,以及高产黄生种子13万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105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1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92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0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130000】

【总点数:7449350点。】

高产黄豆种子卖了48万元,高产花生种子卖了29.9万元,加一起就是77.9万元。

随后按照平均每人100斤花生、50斤黄豆,进行了分配,一共分出去了20万斤花生和10万斤黄豆。

还剩下85万斤普通花生和81万斤黄豆。

这85万斤花生全部用来榨油,一共榨出来29.75万斤花生油。然后按照平均每人50斤的数量,进行了分配,一共分出去了10万斤花生油。

剩下的19.75万斤花生油,归入了库存。

今年的花生油很紧缺,收购站的收购价是每斤0.85元(一级),市面上的凭票供应价是每斤0.98元。要是拿到圩市上去卖,每斤1.2元的价格,基本上瞬间就会被抢光。

黑市上的花生油已经涨到了每斤1.5元的价格,甚至更高。

方唯让队里给收购站卖了9.75万斤花生油,收入了82875元现金。这个价格多少有点亏,但方唯觉得这是大队应尽的义务,算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去年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种植了花生,所以他们不会来购买花生油。

县机关食堂过来买了2万斤、育种基地过来买了2万斤、煤矿和水泥厂各自来买了1万斤,陈州纺织厂来买了2万斤。

这8万斤花生油是按照每斤1.2元的价格卖出去的,一共收入了9.6万元现金。

剩下的2万斤花生油归入了库存,以备不时之需。

烤烟留下了一部分边角料,一共卖了230万元。所以说不管什么时候烟草的利润都很高,这一笔钱是副业队的重要收入,也是大队的一笔重要收入。

下塘大队的副业收入,不算林业、林下种植,光是种植经济作物、养殖、再加上竹器厂,全年达到了500万元。

要是再算上给社员们分配的部分,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反而是主粮生产收入不算高,一年下来大概是280万元的样子。但这仅仅是现金收入,没有算分配出去的口粮和库存。

要是算产值的话,下塘大队全年的产值轻轻松松过千万元。

“刘会计,一会队里开个会,你在会上说说具体的情况。”

方唯合上了手里的报表,然后召开了大队干部和生产队队长联席会议。

大家对于去年所取得的成绩都很满意,然后眼巴巴的看着方支书,等对方宣布这一次的分红方案。

“虎子,还是你来说吧。”

方唯已经提前和郑虎商量好了,只是没有提前公布而已。

“上一年,大家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大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现在我宣布,这一次分红按照人均800元进行分配。”

郑虎随即开口,宣布了分红方案。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片欢呼声,大家辛苦一年,分红基本上就是大家唯一的现金来源。

当然,要是急用钱,也可以拿家里的鸡蛋、粮食去换钱。那些根本没多少钱,如果不是遇到了困难,社员们一般也不会拿去换钱,还不如留着自家吃呢。

人均800元的分红,分摊到十二个月得有66.67元,比很多城里的工人工资都高。

方唯和盘莲花一共拿到了2100元,高出平均水平。

大队这次用于分红的资金是160万元,不算很离谱,主要是大队的总收入高,所以个人的分红也高。

这才是真正的多劳多得、按劳取酬的分配方案,方唯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忙完了队里的分红,方唯又去了瑶寨。

瑶寨也将进行年底年终分红,寨里去年的经济数据非常的亮眼,但具体到能用做分红的资金却很少。

主要是因为修路消耗太大,拿不出来多少现金给大家分红。

寨里的绝大部分人都能理解,路修通了,寨子出产的各种物资才能顺利的运出去。打个比方,像以前山上的春笋、冬笋,就是因为运输能力不够,根本卖不出多少。

还有,寨里的竹子资源非常丰富,也是由于运输的原因,未能给大家带来多少实际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