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神书问世

或许是他多虑了,他总觉得只有一份手稿不保险,万一出了意外使得手稿受损,那简直是一场灾难。

他虽然不是搞水稻育种的,但基本的常识还是有的,知道这份手稿的珍贵。

“嗯,老高你说的有道理。这样,吴老,我明天就开始抄写,等手稿有了副本之后,我再拿给你看。”

方唯从善如流,接受了高青山的建议。

此时,大家都见识了这份手稿,便将手稿整理好交还给方唯。

“老三,你准备出书吗?”

方平能看懂一部分,毕竟也从事了那么长时间的育种工作。

出书对于农民来说实在是遥不可及的事情,所以问这句话的时候也充满了不确定的意味。

“我会试一下,到底能不能出版发行还不好说。”

方唯笑了笑,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

稍后,大家便起身告辞,时间不早了人家也该休息了,更何况盘莲花还有身孕。

方唯把手稿放进了里屋,然后把关崇阳和孙道人送了回去。

翌日。

方唯一早去了二队的知青宿舍,让姜霞找几个字写得漂亮的知青,帮自己抄写几份手稿。

“我和琳琳就行啊,我俩的字都写的不错,你看行吗?”

姜霞毛遂自荐,同时还捎带上了楚琳琳。

方唯点点头,便带着两人去了大队部,让她俩在办公室抄写手稿。

他自己也没闲着,手稿每一页都有编号,三个人分开抄写,每一页手稿抄写三份,合起来就是完整的三本副本。

刚好于浩从外地跑业务回来,在厂里也没啥事,盘莲花就让过来帮方唯抄写手稿。

四个人一直忙活到傍晚,中午饭都是阿姐送到大队部吃的。

然后第二天继续,前后用了五天的时间才完成了手稿的抄写工作。

除了方唯的底稿,抄写出来的手稿就有四份。方唯拿了一份给吴茂盛看,另外邮寄了一份去京城。

他当时在京城开会的时候认识了科技出版社的一位主编,当时两人聊到过【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手册】,人家很感兴趣,说会尽力帮助方唯把此书出版的。

出版社接到了方唯的手稿,主编立刻请农科院的相关专家提供一些专业意见。

农科院的专家细细审核了这份手稿,无不感到非常的震惊。

尽管方唯已经尽量贴合这个时代了,但有些东西却已经超越了专家们的认知。难怪人家起的书名叫【杂交育种技术手册】,这份手稿完全可以当做杂交水稻育种的技术指南。

其内容深入浅出,具有很强的可做操作性,而且理论体系也很完备。

“真是不可多得优秀著作。”

专家给出的专业意见高度一致,那就是出版社淘到了一本用优秀都不足以形容好书。

出版社的主编大喜,马上决定出版此书。

不久后,方唯接到了这辈子的第一笔稿费,一共是400元。

这年月也是有稿酬的,50年代的稿酬要高一些,反而是到了60年之后,稿酬还降低了,降低的幅度大约有一半。

一本足以改变大多数人命运的科技著作,稿费只有区区的400元,这要是在方唯的前世,说出去谁信?

方唯不在意这些,他还挺高兴。要真是在乎能赚多少钱,他就不会公开发表这本手册。

当然,这本手册严格说起来应该叫入门篇,后续应该还有基础篇、进阶篇、精华篇等等。也就是说这本手册涵盖的只是最基本的东西,方唯并没有把全部干货拿出来。

一下子拿出来的干货太多了,反而不是啥好事。

这本手册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等效果不断地衰减之后,方唯会适时地放出更多的东西。

“三哥,你成为大作家了啊!不对,不应该叫作家,应该叫农业领域的科学家才对。”

出版社在寄来稿费的同时,还寄来了几本样书。

方家这两天热闹非凡,不断有人来欣赏方唯的“大作”,都快把他捧上天了。

盘莲花尤其高兴,自己的男人有本事,她也会觉得脸上有光彩,不管走到哪儿都会提一句男人出书的事情。

出版图书,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大家在替方唯感到高兴的同时,对他的崇拜之情愈发的热烈。就一本书,让方唯的威望达到了顶点,他不仅仅是瑶岭公社的骄傲,也是全县人民的骄傲。

年轻的大队支书、全国代表、南光系列高产稻种的发明人、农业科学家,大作家等等,一连串的头衔被大家按在了他的头上,走到哪儿脑后都自带光环的。

“莲花,别人触碰你男人也就算了,怎么家里人也跟着吹捧啊?”

方唯无奈的翻了个白眼,想让盘莲花冷静一些。

“我乐意,你管得着吗?”

盘莲花才不怕方唯呢,她这几天高兴得很,同样也十分享受男人带来的荣耀。

第二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