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王松林的带头,寨子里的阿哥阿姐们轮流上前向方唯敬了酒。
等所有人敬完酒,方唯就正式取代阿公,成为了瑶寨的领头人。当然,他的身份在官面上是不会承认的,但也不会干涉。
瑶寨在当地是一个很特殊的存在,属于瑶岭公社的一个大队建制,但和普通的大队又有所不同。
真要说到大队核算制,那其实瑶寨一直都是这么干的。
等大家吃饱喝足,都到了午后时分。
“三哥,谢谢你,愿意带着寨子一起发展。”
回到家,小家伙就睡着了。
夫妻两人去堂屋坐着喝茶,盘莲花突然向方唯道了一声谢。
她很清楚,方唯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才愿意当这个头人的,要不然他才懒得劳形。
“怎么一下子变得这么客气?你我休戚与共,寨子也给我帮了不少忙。别的不说,就说要是没有阿姐帮着带孩子,你我哪有这么多的时间做事情?”
方唯觉得挺好,阿公曾经说过,瑶寨是他永远的退路,所以在考虑很多问题的时候才没有那么多的顾虑。
比如像这次出手掀翻陈麻子等人,他就不在乎武耀阳会怎么看。
再比如上次县里想要把竹器厂拿走,他一样坚决的拒绝了。因为他有底气,换一个人未必能扛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还有,当他正式成为了瑶寨的头人那一刻,便心有所感,瑶寨的梯田、设施和山林已经和他绑在了一起,可以随便进行指定。
随后,方惟一个人去了外面溜达。
梯田的指定要慎重,粮食产量大家都盯着很紧,得慢慢来。
他最看重的是瑶寨的林业资源,整个瑶寨有林地两万七千余亩,规划好了能干很多事情。
【育林采摘区】的面积有15万亩,即便是把瑶寨的林地资源全都纳入区域内,区域面积还是富富有余。
于是,方唯进行了指定,将整个瑶寨的山林全都指定为临时【育林采摘区】。
晚上。
他召集瑶寨的骨干开了个会,重新规划林地的发展,以及副业的发展。
“咱们的林业资源很丰富,其中光是优质的竹子就有8种,应该好好利用。下一步,寨里要做好规划,积极的植树造林,可以培育茶树、油茶树以及各种的珍贵林木。
副业方面,接下来咱们要重新修建【养猪场】和【禽舍】,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野山菌、竹笋、瑶山腊肉等干货是我们的招牌,也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
方唯成为了头人就得做点实事,等养猪场和禽舍重新修建完毕之后,他再进行指定。
如此一来,瑶寨的副业也会蓬勃发展,他也能对得起阿公的信任了。
接下来,大家开始探讨新的规划,直到夜里,新的规划才基本上确定了下来。
阿公坐在一旁默默地抽着烟袋,全程没有发表意见。他现在相当于顾问的身份,正在淡出瑶寨的管理层。
计划有了,执行的事情就交给了寨里的骨干。
第二天。
方唯带着婆娘和孩子以及王竹韵,挑着大堆的东西返回了家里。
他家一年四季都不缺腊肉,几乎都是瑶寨提供的,还有各种山上的干货也不缺,生活上还是蛮不错的。
从他回来后,瑶寨的山林在属性的加持下,正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
王松林带领阿哥阿姐们,重新修建【养猪场】、【禽舍】、【堆肥场】,开始在山上大面积人工造林,培育野生茶树、油茶树、银杉、金丝楠木、红豆杉、野生核桃树等等。
方唯也开始安排秋收工作,具体的事情由郑虎负责、其他队干部协助。
“十二个生产队,还是采取轮流收割的方式。农机队提供机械作业服务,郑队长统筹安排,各生产队的队长既是执行人也是第一责任人。”
他是支书兼大队长,主要工作就是抓全盘。
工作的基调定下来之后,整个大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农机队提前做好了各项维护工作,郑虎一声令下,他们就将各种农机拉到了田间地头。
收割机、打稻机发出了巨大的轰鸣声,全队几乎是全员出动,劳动能力较弱的社员和知青,也要做好后勤服务工作。
一周后。
秋收工作顺利结束,剩下的都是些收尾的事情。
大家抓紧时间进行稻子的脱粒和晾晒,颗粒归仓,统计数据也随之出来了。
440亩大田种植了【南光二号】稻种,总产量依然没什么波动,达到了48.4万斤。10亩的不育系稻种收获颇丰,虽然不计算产量,估计产出也有1万斤左右。
1队的10亩试验田种植了【YX-032】稻种,亩产达到了832斤,又有一些进步。
他估算,【YX-032】经过常规培育的稻种,产量大概在800斤-850斤之间。这个稻种已经定型,只要解决了不育系的产量问题,就可以大面积进行推广。
稍后,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传来了消息,两方的二期试验和一期试验都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在方唯提供了原始不育株的前提下,他们自己培育的不育系最多已经种植到两代。目前看,性状还是很稳定的,等明年就可以进行三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