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涛从县城乘坐班车去陈州,好在到了陈州有人接。吴迪帮忙买的火车票,然后又把她送上了火车,涛涛平生第一次一个人出远门,也是第一次坐火车。
过了两天。
方唯收到了方涛顺利报到入学的电报,赶紧拿给田桂花看,对方才放下了担心。
“大嫂,你就放心吧。涛涛是个好孩子,等我有机会去省城开会,肯定会去看看他的。再说了,不是还有寒暑假嘛,还是能见得到人的。”
方唯随后又宽慰了大嫂一句,放下电报便离出了门。
最近的天气很热,他就走了这几步路,混身就开始冒汗了。
他随后骑车去了修路的工地,看到大家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斗志,感到很满意。和大家伙儿随便的聊了聊,这才返回了队部。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忙碌的命,现在虽然很少下地干活,但反而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他还是坚持以前的工作作风,每天总要巡视一些地方。
全大队十二个生产队,他不仅跑遍了,而且已然熟悉了每个生产队的角角落落。
各队的队长可骗不了他,任何假话在他面前都可能会被揭穿。
“不育系的培育,到底该怎么弄呢?”
前些天,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都传来了消息。他们种植的【YX-032】稻种喜获丰收,产量又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瑶寨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59斤,田炳义生产队的平均亩产达到了783斤,都很接近一队亩产803斤的水平。
只是经过他们的验证,这个稻种无法留种,次一级稻种会出现明显的性状分离。
两家产出的定型稻种很抢手,外县专门通过收购站指名要购买【YX-032】稻种。收购价也很高,每斤1.03元,让瑶寨和田炳义生产队赚的盆满钵满。
以瑶寨为例,山上共有梯田700余亩。他们拿出来550亩种植了【YX-032】稻种,总产量达到了417450斤。
按照1.03元的收购价计算,总收入可以达到43万元。
这还是一季的产量,一年下来光是卖稻种就能收入86万元,还是很可观的。当然,他们肯定不能都换钱,还得拿出来一部分换稻谷,要不然就没得吃了。
这年月,用稻谷换钱很容易,反过来就难了。
别看【YX-032】稻种的产量要低一些,但相比生产次一级稻种的生产队,他们反而赚的更多。
方唯保证这两家的不育系材料供应肯定没问题,但要是扩大供应范围,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二队的耕地面积不足,无法同时满足【南光二号】和不育系的生产。
看来得想想办法才行。
当然,这事儿并不着急,夏种早已结束,有什么计划也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再说。
就在他坐在办公室反复盘算的时候,清河县出品的【清河一号】稻种,却大获成功。
成功指的不是稻种的产量,清河一号的平均亩产还是未能突破650斤。而是【清河一号】的推广很迅速,目前的产量已经可以满足全县的农业生产需求,而且已经开始向外县渗透。
清河县农业育种基地有水田一万亩,其产量自然不是小小的二队可比的。
不过【清河一号】在各方面和【YX-032】相比,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第一是产量的差距,第二是口感上的差异,第三是高抗性的差异。
但即便是【清河一号】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却有一条无比重要的优点。
那就是可以自主培育三系材料,不受土地的制约,不受产量的制约。因此,【清河一号】的推广速度才会这么快。
意气风发的常温元发来了邀请函,邀请方唯去清河县参加【杂交水稻育种技术研讨会】。
研讨会由清河县农业局主办,邀请了地区和省里的部分农业专家,就说连地区的领导都会过来捧场。
方唯这次没有给常温元面子,马上就要到采摘季了,大队的事情太多,他实在是走不开。
另外,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往后的路需要对方自己走下去。
清晨。
方唯和盘莲花一起走进了大山。
他们这次进山的主要目的是查看野生林的情况,为接下来的采摘做准备。同时,他们还要去原始森林里采摘一些珍贵的药材,大概有十几种药材,在其他地方都快绝迹了。
无论是采取什么办法,他俩都会想办法将这些趋于灭绝的草药保护下来。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人工栽培,方唯暂时不打算将这些草药移栽到大队的山林,而是移栽到距离较近的那几处做过标记的山林地带。
原因很简单,那几处地点的加速生长属性,几乎调整到了极致。
他需要抢时间,没有耐心年复一年的操心这事儿。
两人先去了野生枇杷林,沿着这条线路随后去了野生板栗林和野生油茶林。这三片野生林,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扩大,直到指定区域的边缘才会停下来。
盘莲花觉得这些野生林木比去年又长高了不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三哥,今年的采摘收获又会大幅增加啊。”
“应该是的,我感觉产量最起码要增加三成,或者更多。”
方唯看着眼前的景象,满心欢喜。
这几片林子虽然都是野生林,可在他将其纳入了【育林采摘区】之后,就等于是他亲手创造了奇迹。
属性的加持作用就是这么可怕,也只有在深山老林里,他才敢肆无忌惮的调整各项属性,让十年树木的定律不复存在。
稍后。
两个人在油茶林里休息了一会,吃点东西喝口水,然后直奔原始森林。
接下来的路途两人加快了速度,盘莲花居然能勉强跟上方唯的脚步,倒是让他感到很吃惊。看来,孙道人传授的那套养生功确实不凡,要知道连大哥方平都做不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