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世平等人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的“大锅饭”时期,但似乎二队的大锅饭有些不一样。
中午。
队里的男女老少齐聚在食堂里,食堂本身的就餐区不算很大,但在食堂前面还搭起了两座宽敞的棚子。
棚子不是那种简易的结构,使用了立柱、横梁、瓦片等材料,下大雨都不怕。
野猪肉经过几个小时的炖煮,已经很软烂了,香气浓郁。
除了烧肉还有几样蔬菜,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整个氛围很不错。
“没想到如今还能吃到大锅饭!方队长,问你一个小问题,你们二队经常吃大锅饭吗?”
方唯陪着考察组的同志坐一桌,邓世平很好奇二队还保留了大锅饭的传统。
“不算经常吧,一年能有个十几次、二十次就差不多了。”
“我觉得挺好,当然也要看各个生产队的实际情况,有结余才能像你们这样干,没有结余啥都不用提。”
邓世平很有感慨,从全省范围来说,也没有几个生产队能比二队更富裕。
而且,二队的成功经验很难复制,所以他就此打住了话头。
吃完饭,邓世平等人去会议室开了个会,总结了一下这次过来考察的各项议题,认为已经达到了目的。
第二天。
考察组就撤离了二队,带着满满的收获返回了省城。
方唯一方面感到轻松了一些,另一方面也知道大变动即将到来。这些事不会因为他的意志而改变,只能被动的等待。
“莲花,最近竹器厂怎么样?”
晚上吃饭的时候,方唯问了一下盘莲花有关竹器厂的情况。
他这段时间忙着应付考察组,也顾不上关心那边的事情。
“厂子的情况还不错,最近一直在加班加点的生产。不过,三哥,因为咱们的产品都是纯手工制作,产量是个大问题。”
“产量的问题不好解决,队办企业的宗旨是为了消化农村的富裕劳动力,不大可能抽调主要劳动力给你们。”
“我知道,所以我们的计划就是维持现有的订单水平,不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
盘莲花对现状比较满意,并没抱怨什么。
方唯心想,要是以后大队收回了核算权,竹器厂应该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竹器厂现在每个月销售额在3万元左右,产品行销多个地区。等条件具备了,肯定会迎来大发展。
“对了,莲花,我这几天要去山里查看野生板栗和野生油茶籽的情况,你要和我一起去吗?”
采摘季即将到来,按照方唯的习惯他会提前进山去看一看。
山里有野生板栗、野生油茶籽以及野生枇杷等,每一年都能给队里带来很可观的副业收入。
在没有出现大的变化的前提下,他是不会放弃的。
“我要去!三哥,咱们还是把涛涛带上吧,多锻炼锻炼他。”
盘莲花觉得方涛是个好苗子,如果一天到晚只是死读书就浪费了。书要读、各项技能也要学习。
方唯倒是很认同对方的话,便点了点头。
吃完饭,他去和大哥打了声招呼,让涛涛明天早上早点起来,一起去山上转转。
翌日。
方唯、盘莲花和方涛一起进了山。
两条猎狗在前面探路,盘莲花一路上给涛涛传授了很多有用的知识。
比如根据足迹判断野兽、草药的辨识、在山里如何判断方向等等,让方涛受益匪浅。
后面方唯又给侄子讲了如何抓蛇、如何治疗毒蛇咬伤,同时还给对方做了演示,在路上抓了两条蛇。
当然,方涛知道了这些知识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才行,要不终究是纸上谈兵。
三人首先来到了野生枇杷林,树上结满了枇杷果,看样子很快就要成熟了。
“三哥,是我看错了吗?我咋觉得这片林子的面积也大了不少,而且树上的果实也比往年多。”
“你没看错,不光是枇杷林,油茶林和板栗林也成气候了,所以它们的繁殖率就会提高,果实和油茶籽的产量也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