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远近闻名的富裕队

也就是现在买不到联合收割机,否则的话,方唯都会存钱购买的。

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一环,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当然要学会利用工具。

忙忙碌碌的秋收工作终于结束了,稻子经过脱粒、晾晒之后归入了谷仓。

统计数据也很快出来,400亩【南光二号】稻种,总产量为44万斤,平均亩产1100斤。

50亩【南光三号】稻种,总产量71000斤,平均亩产1420斤。

【采收农作物,点数+440000】

【采收农作物,点数+71000】

【总点数:1256078点。】

【请注意,当前被命名为“南光三号”的杂交水稻,即将达到产量上限,其亩产上限为1400斤-1450斤。】

系统提示了【南光三号】的产量上限,极限为亩产1450斤,应该在下一季就能达到。

届时,又一个新品种的杂交水稻的定型产品会问世,将颠覆人们对于水稻亩产的固有认识,极大的提高粮食的产量。

这一次【南光三号】的试验数据没有公布,方唯在育种小组下达了封口令。

暂时还不需要把这个成果拿出来,【南光二号】还没有全面推广呢,他并不急于推出新成果。

随后,方唯以二队的名义向公社进行了汇报,并准备开启稻种换购。

“郑主任,我们这一季培育的【南光二号】稻种,能足额供应全公社各个生产队。

这样一来,咱们公社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育种基地,社员们收入肯定会大幅的提高。”

努力了这么些年,二队才有能力足额供应全公社的稻种。

公社的各个生产队(除了二队),在未来就会成为【南光二号】次一级稻种的供应者,即便是按照1比5的换购比例,每个生产队的收益折合成稻谷,都在200万斤以上。

当然,大家只能换购不超过两成的稻谷,其他的部分还是要用现金结算。

二队的收益是其他生产队的两倍,毕竟是定型稻种的提供者,这其中存在很高的技术门槛,有一些溢价也很正常。

接下来,由公社牵头,以大队为单位前来换购。

方唯和队干部一商量,只要了20万斤新稻谷,其他的全部卖给了收购站。

另外,队里之前的库存稻谷53万斤,也一并卖了。

44万斤【南光二号】稻种,队里留了4万斤,其他的40万斤全部换购了出去。

二队收入了20万斤稻谷,以及43.3万元的现金。

要不郑先发经常说二队富得流油呢?一年光是卖稻种就能收入七八十万元,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妥妥的“富裕队”。

别人眼红也没办法,这些钱是集体的又不是个人的,没毛病。

“三哥,我们先后两次寄放在城里家具店的竹子家具,都卖出去了,一共收入了120多块钱呢。”

换购工作结束之后,也就意味着即将进入农闲时间。

郑虎带了一部分人种植油菜,这玩意不需要大家一起上阵,因为有拖拉机的帮助,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盘莲花他们几个又开始摆弄竹家具。

“你们行啊,看来是挺受欢迎的。等到了明年再看看,要是条件合适,咱们队里就搞一家竹器厂,专门生产家具和竹器。”

方唯中秋节从山上回来之后,就有了这个想法。

他打算和瑶寨一起办一个“竹器厂”,生产竹家具和竹器。

瑶寨有原材料的优势,竹器制作工艺的优势。二队有竹家具制作工艺的优势,销售的优势,二者联合就等于是强强联合,作为一项副业还是挺不错的。

随后,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盘莲花。

“三哥,还是你想得远,谢谢你能想着寨子,我想,阿公和大家都会感激你的。”

盘莲花一听很感动,眼睛里都涌起了雾水。

实际上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但她不会这么想,只当是三哥照顾寨子。

方唯笑着摇了摇头,和对方解释不通,那就干脆不解释了。

翌日。

二队依然是一片繁忙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