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上山下乡,调研活动

随着大量的初中生、高中生去农村插队,他们也会带去先进的知识、先进的理念。

思维的碰撞能改变很多东西,有喜有悲,有苦有甜,很多人的人生轨迹在这里拐了个大弯,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清楚的。

之后的小组讨论,大家都想听听他这个生产队会怎么说。

“这当然是好事啊,拿我们生产队来说,就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劳动力。农村的广阔天地一样能大有作为,职业不分高低贵贱,都是在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方唯表示生产队很欢迎知青到农村参加劳动,知青和社员们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一定能达到令人惊喜的效果。

他不是唱高调,而是说的心里话。

这帮小屁孩这两年特么的撒了欢了,闹够了野够了也该干点正事了。就应该让他们体会一下种地的辛苦、劳动的艰辛,免得总悬在半空中不能脚踏实地。

事非经过不知难,他相信,未来几年的农村生活,一定会是他们人生当中一笔珍贵的财富。

他讲了20多分钟才停下,然后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大家能感受到方队长这是真情流露,而且言之有物,真是说的太好了。

“说得好是吧?说得好就对了,要不然你们还以为我是混日子的。”

方唯暗爽,自己终于又完成了一个任务,可以交差了。

小组讨论结束之后,又进行了两天的集中会议,他以为自己可以回家了。

“方唯同志,你先别急着走。我们这次会组织个别代表去几个地方,调研农业生产特别是育种的情况。

你是这方面的行家,上级要求你必须参加此次活动。”

结果,会议结束的当天,他又接到了通知,要求他参加一个调研活动。

他只好放弃了返程的打算,留在宾馆等待上级的安排。

两天后。

一行十一人乘坐汽车去了距离省城300公里外的永丰县。

永丰县多平原少丘陵,土地肥沃,是全省有名的水稻主产区。

他们到了县里之后,得到了当地的热情接待,当天晚上还品尝到了很有特色的【稻花鱼】。

“小方,这些是永丰县最近三年的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你抽空看一下,明天咱们就下乡了。”

领队叫梁禾,四十多岁的年纪,吃完饭给方唯送来了一摞资料。

方唯也不废话,道了一声谢之后就开始翻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作为省里的产粮大户,永丰县的早稻平均亩产只有442斤,晚稻平均亩产也不过460斤。

要知道方唯他们的亩产已经要破千斤了。

他看资料一直看到11点多,对永丰县的粮食生产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他才去洗了个澡,倒头就睡。

翌日。

大家七点起来准时到食堂吃饭,吃过饭就出发,直奔县里的向阳公社。

到了公社稍微休息了一会,便在公社李主任的陪同下去了一家生产队。这种调研活动肯定要深入田间地头,要不然就是走马观花,没有实际意义。

当地种植的是一种名为【玉香一号】的稻种,是矮秆品种,目前田里的水稻已经进入了灌浆期,沉甸甸的稻穗预示着又是一个丰收年。

“何队长,你们的稻种是从哪里来的?”

梁禾很关注稻种的事情,在田地里查看了一会,便开口问生产队的何队长。

“这个稻种是县农业局培育的,咱们县所有的生产队都种【玉香一号】。”

看得出来,何队长对于这种稻种很满意,回答的很详细。

梁禾点点头,没有继续发问。

“何队长,种植【玉香一号】,每亩地大概需要多少种子?你们的施肥量大概是多少?水资源的消耗情况怎么样?有没有使用氨水?”

方唯接过了话茬,然后抛出了一系列的问题。

何队长倒没有不耐烦,而是一一做了解答。

方唯觉得这个品种的稻种挺不错,在没有使用化肥、没有超常规消耗水资源的情况下,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很不容易。

最后他问了一个明知道答案的问题:“你们是自己留种吧?”

“当然,我们一般都会留种。不过农业局那边也在一直培育稻种,人家有精选技术,所以我们隔那么久还是要购买种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