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出差,遇到小人

一行人来的时候信心百倍,走的时候愁眉苦脸。

因为杂交水稻育种和传统育种有很大的不同,万事开头难,后面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在等着他们。

客人走了,本县的农业部门再也坐不住了。

方唯其实最近做过比较,就拿清河县和本县相比,本县头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方队长,局里派我们来参观学习,还请你多多指教。”

“哪里哪里,你们才是农业方面的专家,互相学习交流。”

农业局派了一批人到二队,走马观花似的看了一圈,问了几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任务。

别说方唯,就连队干部和方平看着都直摇头。

这哪是来学习的,简直就是应付差事。所以后面县里再派人来,方唯都不出面,直接丢给了方平。

喧嚣散去,队里才恢复了原样。

清河县。

常温元亲自带队在十里八乡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这是研究杂交水稻的前置条件,或者说是理论基础。

之前派去方唯那边参观学习的同志,回来后还有点怨言,觉得自己学到的东西太少了。

可第一步就让他们感到困难重重。

方唯手上的确有培育出来的不育系,但考虑到是非经过不知难,有些事还得他们自己亲力亲为。

关键是只有他们自己培育的稻种,才能打破路径依赖,否则靠方唯这边提供材料,过几代就退化,他们等于是做了无用功。

方唯其实很清楚,他和二队连供应全县的稻种都困难重重,就别说供应临县、专区了。

人啊,终究还得靠自己。

常温元能体会到方唯的一片苦心,他带着大家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还真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一共是11株天然雄性不育株,大家小心翼翼的把它们带回去,移栽在了专门的区域里。

父本用什么呢?

方唯其实在作报告的时候就给出了答案,重点推荐【优红三】。

临县在培育杂交水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方唯每天乐乐呵呵的巡视着他的各片区域。

【养猪场】的母猪又下了猪崽,这一次一共是39头,一天到晚可热闹了。

4头母猪是去年年底配的种,成功率百分之百,到现在刚好产崽。

【养猪场】原先还剩下48头猪,其中刚成年的猪有36头,母猪4头,大肥猪8头。

不过小猪崽已经达到了出栏的标准,成年猪个个膘肥体壮。

现在一下子又变成了87头,猪圈都显得有些拥挤。

“虎子,你安排人陪五叔去把今年的生猪任务交了。”

成年猪再养下去没有意义,性价比会越来越低。

趁着这些肥猪的状态好,赶紧处理掉为好。

“好的,三哥。要不明儿咱们一起去?明天是前进公社的大圩,咱们顺便去转转。”

郑虎最近不算很忙,也想出去放放风。

方唯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情,便点头答应了。

翌日。

五叔挑了7头大肥猪,跟着方唯、郑虎等人一起去了公社。

今天的检验员还是蒋玉芬,她看到二队这么早就来交任务,便笑着说道:“还是你们最积极,回头评选积极分子我给你们投一票。”

“玉芬姐,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人都没得吃哪有余力养猪?还是卖了好。”

“你们没得吃?我信你个鬼话。”

两人互相打趣了几句,便进入了正规的收购流程。

这些肥猪的品质没的说,肯定是一级。

一共是1841斤,按照收购价每斤0.58元计算,队里再添了一笔1067.78元收入。

【产出生猪,点数+1841,总点数:33758点。】

现在猪肉的销售价略有上涨,但上交生猪任务的收购价没变,而任务之外的议价(1级)猪,每斤的价格是0.63元。

“玉芬姐,走了,回头有空去队里耍啊。”

方唯和蒋玉芬打过招呼,便准备去前进公社。

五叔不想跑,他便和另外两个社员跟着一辆拖拉机返回了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