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兰溪好笑。
没理他,继续玩她的弹弓。
“咚、咚、咚……”
连节奏都不带换一下的。
玩累了,又给梅姐打电话,问合同谈好了没有?
这部《星轨之上》,正片大概两个小时左右,顾兰溪根据剧本推算,成片起码有120场戏,但拍摄的时候,往往会根据拍摄角度和机位之类的原因,把一场戏拆分成好几场,实际上拍摄的,远超120场。
普通场次,大概只需要拍拍远景、中景、近景以及特写之类的,来个几场就搞定。
人物多,对话多,微表情极度复杂的大场面,还有复杂的动作戏、追车戏甚至水下戏,为了出效果,说不定得拆解成10-15场。
遇到那种喜欢慢慢磨戏的导演,一场戏起码NG个十几次。
观众在电影院里看一场戏,可能就一两分钟,但要拍出来,算上NG那些,同样的走位,同样的台词,同样的微表情……
演员说不定要表演上百次。
姓陈的已经入组一个多月,戏份不少,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配角,压根儿没法改剧本或者删戏,再加上大荧幕也不可能AI换脸,受他拖累,顾兰溪凭空多出来起码一周的工作量。
这还是受限于演员档期,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戏的结果。
毕竟,剧组那么多演员,不可能每个都和顾兰溪一样有底气,可以一年只拍一部,最多两部。
为了博得一丝红的机会,或者想多挣点钱,有很多小配角行程可是非常满的。
质量不够,就数量来凑,或许这周在这个剧组,下周就要去另一个剧组了。
这种人都是按合同办事,可协商余地很小。
合同规定时间里,随便你怎么把人当牛马使,他们咖位小,人微言轻,都会努力配合。
可若是到了合同规定时间,他的戏份没有拍完,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就要等他拍完接下来签了合同的戏,再抽空来这边补拍。
到时候就会无限拖慢电影拍摄进度。
一步慢,步步慢。
原定好的上映档期赶不上,原计划运作的奖项没法按时参评……
当导演,可不是那么轻松的事。
光想想,顾兰溪就很心疼倪冰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