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 章 扣篮大赛:评委比球员出名多了

库里:(⊙o⊙)…

三分大赛结束,接下来就是单项赛的最后一项扣篮大赛。

扣篮大赛原本一直是全明星赛第二天的重头戏。

从它最后进行就可以看出联盟对扣篮大赛的重视。

事实上,相比于投篮和运球,球迷们当然更爱看血脉喷张的扣篮。

NBA的历史上,“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人类电影精华”多米尼克-威尔金斯、“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半人半神”文斯-卡特都在扣篮大赛的历史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愿意参加篮球大赛的明星球员越来越少。

这让扣篮大赛的热度快速衰减。

李衍的出现倒是让“濒死”的扣篮大赛重回巅峰,他的两次夺冠都创造了NBA扣篮大赛的收视纪录。

然而今年的扣篮大赛又重回了之前的尴尬,没有成名球星参加。

参加的都是角色球员和初出茅庐的新人。

包括爵士的杰里米-埃文斯、明尼苏达森林狼的德里克-威廉姆斯,休斯顿火箭的蔡司-巴丁格以及印第安纳步行者的保罗-乔治。

这些名字不少球迷听了都是一脸懵逼,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踏马都是谁啊?

没办法,这四人中也就保罗-乔治小有名气,其他人除了本队球迷外基本无人认识,都是各自球队的小透明。

一个全明星球员都没有,也难怪球迷们提不起兴趣。

NBA联盟倒是对赛制进行了改革,想提高球迷们的热情。

相比以前,新的赛制只包括一轮比赛,每名球员有三次扣篮机会。

每名球员完成首次扣篮之后,球迷便可以开始投票。

最终得分按照评委打分和球迷投票各一半的比重来评出。

而在此前的扣篮大赛中,都是包括两轮比赛,第一轮比赛的获胜者完全由评委决定。

球迷决定扣篮大赛的冠军始于2008年,那时的投票方式只有短信和官网投票两种。

当时的标语是“他们扣篮,你们决定”。

从今年开始,投票的渠道扩展到了社交网络,本届扣篮大赛首次允许球迷通过推特为喜爱的扣篮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