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李翊才是全职高手啊

“辅佐左将军,保境安民,荡除贼寇。”

“勤王护驾,保扶天子,匡扶汉室,幸驾陈地。”

“先生于社稷有再造之功,褚心知实是仰慕不已。”

“恨不能随先生左右,共成大事!”

许褚前后的态度差异,令李翊也颇为惊讶。

暗道许褚此前进坞时,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原来,许褚回到坞内,即把刘备领军来汝南的消息告诉了族人。

许褚这一脉,以其兄长许定为主。

他们召集其余宗室,一起探讨许氏出路。

乱世之中,各大家族都要买股投资,押注一方诸侯。

许氏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宗室里,主要分为两大派。

一派,自然是心向曹操。

理由也很简单,

曹操与他们是同乡,其中县内的夏侯氏、曹氏在谯县颇有影响力。

投靠曹操,乃顺应时宜。

但这一派的主张,也遭到了部分族人的反对。

理由也很简单。

曹操的基业在兖州,谯县距离兖州隔着一个陈国、梁国。

如果他们投靠曹操,那万一遭到其他诸侯的打击报复,曹操未必能够第一时间来救他们。

虽然曹操已经把治所迁到了豫州的颍川,但颍川距离谯县,依然隔着一个陈国。

现在天子已经迁都到陈地来了,曹操就更难攻打陈国了。

基于这个原因,使许氏家族有部分人,对投曹产生了质疑。

像李典的家族,乘氏李家,人家家业就在兖州。

吕布造乱时,李家敢放心与吕布作对,因为曹操能够第一时间前来救应。

但许氏若遭到其他诸侯打击,曹操能第一时间来吗?

所以,许氏宗室中又分出了第二派,即投刘派。

理由也很简单,刘备离得近。

刘备表奏的沛相陈珪,靠着家族影响力,已经掌控了沛国北方大部分领土。

若是许氏有难,刘备可以第一时间支援过来。

若是投靠曹操,搞不好他们还得举家搬迁,离开沛国故土,饱受迁徙之苦。

但刘备的手已经伸到沛国来了,投刘,他们可以保住沛国的家业。

更别说,现在是刘强曹弱,投刘明显更有前途。

胳膊拧不过大腿。

许氏宗族里面,大部分人都更倾向于投刘。

许定许褚兄弟也算是宗室中比较有话语权的人物,他们也认为投刘才是顺应天时之举。

像沛相陈珪,靠着祖上“三君”的名望,加强了对沛国的统治。

北方已有不少郡县投靠到徐州阵营里去了。

剩下的,基本上也投靠了袁术,曹操。

只有少部分像许氏一样,还在观望形势的。

现在李翊带兵前来,许家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契机。

商议既定,许褚便亲自去抓了一头肥牛,来进献给李翊。

一为请罪,二为示好,表明许家的态度。

李翊反应倒也快,察觉到许家态度暧昧,当即握住许褚的手表示:

“仲康年少成名,豫州之民无不闻仲康英名。”

“翊已是仰慕已久,若是能携手共事。”

“我当将仲康举荐给刘将军!”

许褚大喜,即在前头亲自为李翊引路,进入坞内。

许褚大兄许定,领着宗室内十来个宗老,一同出迎。

许定,字伯安。

历史上名气虽不及其弟,但也算青史有名。

在曹营官至振威将军,执掌虎贲卫。

以外姓成为曹操的近侍,并官居高位,可见其能力也是不小的。

“我等在此恭候李先生久矣!”

许定上前执礼,他与许褚虽为兄弟。

但身材却比之许褚显瘦,更像一个正常点的壮士。

“有劳诸位!”

李翊当即拱手还礼,与众宗老一一见礼。

宗室中不少人听闻过李翊之名,见他谦谦君子,彬彬有礼,顿时好感倍增。

见礼过后,许定又命人烹羊宰牛,款待李翊、赵云。

还拿出了坞内珍藏了多年的美酒,只为一醉方休。

“翊奉左将军之命,领兵剿贼,路过汝南。”

“不想遇上诸位英雄,实乃邀天之幸。”

李翊举起酒碗,非常熟稔的开始敬酒。

“此前因一时之误,冲撞了许壮士。”

“为此,翊当自罚三杯水,权当赔个不是。”

话落,一连干了三大碗。

许褚有些受宠若惊,当即起身还礼道:

“褚此前才是多有得罪,哪里敢受李先生敬酒?”

“先生敬我三杯,我当罚水一坛!”

许褚也是非常会来事儿,说完,直接举起酒坛,狂喝痛饮。

李翊暗自颔首,酒桌文化真的就是服从性测试。

在勾心斗角的职场上,真是屡试不爽。

随后,李翊又挨个与诸位宗老敬酒。

李翊作为刘备重臣,徐州二把手,言谈间却丝毫不以傲气凌人。

只以晚辈之姿,谦逊地向诸宗老慰问。

言谈间,还多次问计宗族中是否有困难,去岁收成如何。

大家都对这个能说会道,谦逊有礼的年轻人,充满了好感。

有时候,一个高情商的人,真的就能在政治问题上力挽狂澜。

更何况许氏本就已心向刘备。

在经过李翊这一通敬酒慰问之后,大多数人都被李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此前还有少数,仍旧心向曹操的宗老,立场也开始潜移默化的转变。

暗觉投靠刘备,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很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翊自觉时候差不多了,便开口询问道:

“我观伯安,仲康两位壮士,皆乃当世豪杰。”

“奈何屈身于一隅,每日与贼寇相击?”

……

:https://u。手机版:http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