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厥的士卒培养体系的开端,就定在十八岁!
十八岁。
这是一个很好的节点。
这个岁数的人参加升学考试也已经年满四次了,年纪也不小了,压力都会非常大。
所以。
李厥给了他们另外一个选择。
那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弃文从戎,不再继续追求科举,而是转变方向,进入大唐在各地的讲武堂分校之中进修!
“依儿臣只见。”
“我大唐现在的县学、州学、太学制度非常好,既然如此,不妨试着把讲武堂也照着这个样子改革一番!”
“在各州设置讲武堂分校。”
“专门招收年满十八,有一定文化水平,且家世清白之人入讲武堂进修,随后层层选拔!”
“选拔持续四年,位列前茅者,可以进入长安讲武堂中进修。”
“至于其余的学员,则可以顺势参军,成为我唐军种的一员,日后靠着战功,同样可以继续晋升!”
一番话说完。
大殿上的大多数人,其实都理解了。
正如李厥所说的那样,这是一整套比较复杂和完备的体系,只要一步步的推行下去,那么,唐军的战斗力非但不会下降,还会逐步的增加!
识字,其实是很重要的。
因为如果识字的话,就可以学习各种写在书本上的兵法,从而提高普通士卒的作战水平。
而更关键的。
则是这套体系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普通将士之外,还培养了一群低阶军官!
“在各地讲武堂分校拔尖者,进入长安讲武堂进修。”
“进修结束后。”
“可以按照不同的成绩,给予不同的职位,但是最高也只能是队正!”
在大唐的官制之中。
队正出于倒数第二低的武臣,官阶为正八品上。
只不过虽然看上去官阶很低,但寻常普通县城的官员,有不少都不到正八品上!
所以这个官位,不算低了。
况且。
麾下还有五十名将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