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在教育儿子,也是在培养继承人。
倘若只赞扬不批评,到时候整出个刚弼自用,自负自大的储君,大唐岂不是要完犊子了?!
坐在一旁的李厥仔细听着父兄二人的对话。
然后就在心里边,不断将此前的副稿进行修改,同时,也暗暗感慨。
“兄长的毅力和勤勉程度,比我要强!”
“这一点是值得我学习的,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兄长的长处和优点,我自然是要虚心学习的,从而弥补我自己的不足。”
“只有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夺得储君之位!”
李厥暗暗思索。
而许久之后,李承乾也已经与李象谈完了,随即扭过头,看向李厥。
“二郎,到你了。”
“是!”
李象点头,然后从袖中取出奏疏,递给李承乾。
“父皇,儿臣这些日子以来,一直在讲武堂中和府兵学员们一同训练,吃饭,着实是学到了很多东西。”
“但同时,经过和他们的交谈,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请父皇御览!”
李承乾接过奏疏,打开后细细。
臣李厥诚惶诚恐,谨以府兵五弊泣血上奏,伏惟陛下垂鉴:“其一,伤亡过剧,丁壮凋零而童子充伍……”
“其二,军籍世袭,父死子继而难以跳脱……”
“其三,役期无度,逾期不归而田庐尽荒……”
“其四,勋赏虚悬,赏赐不继而军心离散……”
“其五,军资自备,竭产殚财而家资尽丧……”
……
简而言之。
这五点的问题就是府兵平均年龄下降,战斗力降低,且府户制度过于僵化。
此外,还有兵役时间过长,番上宿卫甚至超过一年。
以及收入不稳定和战事太多,导致需要修补装备,以至于财产缩水。
这五点,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李承乾看完之后,就不由得非常欣赏的看了李厥一眼。
这些问题,他同样也知道。
毕竟他是靠着军队才逐步掌权的,有关于军队的一切事情,李承乾都非常的重视。
之所以要让李象和李厥,分别来调查赋税制度以及府兵制度这两个大唐现在最大的内部问题。
主要,还是出于培养继承人的考量。
李象擅武而李厥善文,如果他不强行让这二人到对方的舒适区的话,又如何能培养的出文武兼备的优秀的储君?!
诚然。
李承乾现在也不敢保证这俩以后会不会重蹈覆辙。
但即便到时候真出了意外,换个角度去想,那也是变相的选出了一位足够优秀的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