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 章 真正的锦衣卫来了

第二天一到衙门就拿了张同知的权,并封了他的官印!

如今的知府衙门,就只有一个同知了。

袁御史他要查税!

他做了余令想做又没敢做的。

查税如抄家,只要把张同知查明白了,长安大大小小的商家,走西域的秦商,员外大户,没有一个是干净的。

甚至可以查到专门管民政与财政的布政司的头上。

这些余令先前也想查,但余令不敢动。

能查,但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除非余令今后不想在长安混了,不然绝对落不到好。

所以,余令就只查了贪污,重新核量的土地,更新了黄册。

开中制之下,只要走关外的商队,没有一个的税务是干净的。

他们不干净,官员就不干净!

那些手里掌握了大量佃户,提供货物的员外就更不用说了。

甚至连地方上权力最大的三司都不算干净。

袁御史敢查,因为他不怕死。

姜槐道怎么折腾的他余令不知道,但余令知道袁万里要还手了。

又可能是岁赐钱不够,要从这些人身上扒下来一部分。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余令不打算过问。

自己的任务就是一个,平安的去,平安的回,命才是最重要的。

袁御史查税,长安又开始死人了。

自打死人开始,余令练兵的地方慢慢有了胖员外在散步。

随着城里死的人越来越多,这些员外也就越来越多。

余令知道那些深藏的商贾大亨坐不住了。

余令看到了,也知道他们已经去自己的家里拜会过老爹。

但余令在这个时候没打算去见他们。

袁御史冲在前面,自己不能在后面使绊子。

等到了火候余令准备再出手,袁御史当打人的棒子,自己当胡萝卜。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一转眼麦子灌浆的时候到了。

这也是决定今年收成最关键的时刻。

操练虽然重要,但抢农时更重要,操练结束,所有人回去挑水浇田。

余令终于清闲了下来。

闲下来的余令是身子不忙,脑子开始忙。

作为使者,还要去砍价,一定要对那边非常的熟悉,要知道他们的过往和习俗。

茹让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搜集和整理了一大堆关于蒙古部族的书籍。

怕余令吃力,他和妹妹茹慈按照时间线把这些书籍分类。

连每个部族和大明的关系,在哪里都做了分类。

鞑靼部,自称为蒙古国本部,始终以元裔正统自居。

与大明朝争夺河套地区长达百年,打了数百年。

如今土默特部实力最大。

三娘子就是鞑靼下的土默特部,这是余令这一次前往的部族。

庚戌之变就是其部的俺答汗的做的。

利用白莲教等各方势力,绕过关隘,兵临京城下,最终迫使大明朝开放互市。

在隆庆议和后,开始了岁赐。

这个钱从附近边镇的军费里面出,每个“边”具体数额多少根据边镇实际需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