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若萱回:“爸妈说比以前好看。”
陈程回:“那就好,开学让我也欣赏欣赏。”
颜若萱问:“你在干嘛呀?”
陈程回:“去跟爷爷奶奶家的亲戚们一起吃饭。”
颜若萱回:“我也是,今晚陪爷爷奶奶他们吃饭。”
两人不痛不痒的闲聊几句,等陈程到了饭店,颜若萱就回了一句:“那你先忙吧,回头聊,我没事给你发短信你不会烦吧?”
陈程随手回了句:“不会,想发随时发。”
“好的!说定了哦!你去吃饭吧,不用回啦!”
陈程心想,颜若萱说话和发短信都是那么的低幼,语气助词格外的多。
刚好到了包厢门口,陈程便没再回复,把手机揣回兜里。
陈家和程家的孩子,都没太大志向,这么多人,全都在本地扎堆,没一个往外跑的。
所以只是爷爷奶奶这一家,聚个餐就是二十多号人。
陈程的弟弟妹妹也不少,最大的堂妹十六岁,最小的堂弟还不会说话。
作为家里第一个考上985的大学生,又是读大学第一次回家,陈程在饭桌上成了全家人采访和讨论的对象。
叔叔、姑姑们反复叮嘱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向陈程哥哥学习,争取也考上重点大学。
但陈程知道,这些弟弟妹妹大多不是读书的料子,因为上辈子就只有一个堂妹考上了本科,剩下的,要么是大专,要么是技校。
而且,客观来说,这些弟弟妹妹也都没有什么大出息,大都是找个稳定的工作,成家生子。
作为过来人,他在饭桌上叮嘱弟弟妹妹,以后步入社会,未必要有一技之长,但脑子一定要活泛、一定要敢于尝试。
未来社会变化太快,风口太多。
大家永远想不到,在网上炸炸墨水也能炸成顶流、坐拥百亿身家。
很多人回头复盘别人成功之路的时候,总觉得我上我也行,但关键是你得先迈出这一步。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出来。
很多人躺在被窝里复盘别人成功历程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感觉:我干我也行。
但悲哀的是,在那个时间节点,别人干了,自己没干。
当然,弟弟妹妹们能不能听懂倒也无所谓,自己只是先给他们一点心理暗示。
人嘛,一怕自己不敢想,二怕身边的人拖后腿。
2008年自己南下的时候,爸妈也死活不同意,总觉得好好工作才是上策,搞什么淘宝、电商,不稳定也不入流。
幸好,自己没被他们影响,一心去干,最终干出来了。
很多人其实都在对的时机做出了对的判断,只是各种原因没能付诸行动,而这其中,多半是因为身边人不支持,甚至泼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