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置使是临时差遣官职,本身不对应固定品阶,而是由官员以本官身份兼任。例如,若由正三品的尚书担任制置使,则其品阶为正三品;若由低阶官员兼任,则品阶相应较低。
——“差遣”是实际职务,而“本官”决定品阶和俸禄。制置使作为差遣,其品阶需结合担任者的本官来确定,因此并无统一的固定品阶。
但吴用都得了一个杭州知州的实职,最差靠着这次收复杭州的功劳,也会给吴用定正六品,他怎么都不可能比吴用差吧?
宋江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激动与感激,他深知,赵俣不仅是他命运的转折点,更是他实现人生抱负的唯一希望。他微微抬头,目光中闪烁着坚定与忠诚,继续说道:“陛下隆恩浩荡,微臣纵然粉身碎骨亦难报答一二。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厚望,誓要荡平江南贼寇,还我大宋一个朗朗乾坤!”
赵俣点点头,问道:“江南匪患如何了?”
宋江听言,立即就将江南目前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跟赵俣介绍了一遍,并且宋江还主动介绍了他们接下来的打算,也就是童贯跟宋江说的剿匪方针。
赵俣又让宋江谈了谈时政。
宋江选择的方向是,如何推行《士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以及如何推行朝廷的其它新政。
看得出来,宋江对朝廷的新政下过功夫,他甚至找出来了不少新政推行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并给出来了他认为可行的改良方案。
在赵俣垂询与互动的过程中,宋江态度明确地表示,士绅地主阶层是阻碍朝廷改革和赵宋王朝发展的最大障碍,主张对士绅地主强硬,绝不能纵容。
除此之外,宋江又以政务为大纲,兼顾军事、人事、民生等具体事务说了很多。
总结一下,宋江最终的目的都是辅助赵俣决策,维护中央集权,为国为民,拳拳赤子之心。
通过宋江的奏对,赵俣基本上已经可以确认了,宋江虽然不如蔡京等人有能力,但他的大局观还不错,对朝廷的改革研究过,算得上精通,关键他真心拥护朝廷的改革。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他够狠,心也够黑。
虽然赵俣利用民怨对江南的士绅地主进行了大清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赵俣对江南这片在历史上给往后朝代带来了众多麻烦又至关重要的地区始终不放心,因此,等江南的叛乱平定了之后,赵俣肯定得找个人看住江南。
赵俣心中最合适的人选其实就是宋江。
宋江的双手已经沾满了江南士绅地主的鲜血,肯定镇得住江南的士绅地主。
关键,双方有血海深仇,绝对尿不到一个壶里。
宋江对士绅地主又是这样的强硬态度。
赵俣终于下定决心,将来就用宋江来镇住江南。
“宋江听封。”赵俣说道。
“臣在。”宋江立马行礼接旨。
“江南贼寇方腊作乱,祸及两浙,生灵涂炭。宋江等忠勇报国,提兵剿贼,克复杭州,其功甚伟。朕心嘉悦,特进封宋江为拱卫大夫,兼江南东路马步军副总管,知宣州军州事,带御器械,仍任江南制置使。尔其整饬军旅,绥抚百姓,务使地方安靖,以副朕倚任之意。”
剿方腊肯定是以军事行动为主,赵俣先授宋江“马步军副总管”的实职,符合战时需求;兼任知州则让其接触地方治理,尤其是财赋、民政事务,为他后续镇守江南做铺垫。
拱卫大夫是正六品武职,知州从五品的行政履历,可作为“由武转文”或“文武兼资”的过渡——赵宋王朝虽重文轻武,但特殊情况下(如军功显著)允许武将担任监司官。
宋江在江南剿方腊的这段时间,可通过“督催赋税、整治漕运”等政绩,展现其管理财赋的能力,将来赵俣只要安排安抚使、监司等联名举荐,之后再以“拱卫大夫+转运使”的组合(转运使为实职,武阶官为虚衔),正式执掌江南财权,同时利用其军事背景(曾任马步军副总管)威慑地方士绅,就符合赵俣想要的宋江以武臣掌财权镇压地方的需求。
可以说,赵俣已经为宋江铺好了一条阳光大道,宋江后面只要不犯大错,就会成为江南的“总督”。
宋江是小吏出身,对赵宋王朝的官制门清,哪能看不出来,赵俣对他的重用?
宋江感激涕零:“谢陛下隆恩!!!”
除了在官职方面赵俣没有亏待宋江,赵俣还给了宋江不少其它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