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跟不上,李世民哪怕满心的不愿意,也不得不接受现实,自己年纪上来了,不能像十几二十岁的时候,弯弓如满月,出入战场了。
中秋节过后数日,吐蕃护送公主和亲的车队,终于抵达长安。
李世民在兴庆宫设宴,席间禄东赞见到了留在长安国子监学习汉文化的吐蕃贵族公子。回去的路上,得知了寿宴顿珠婢女刺杀太子一事,老谋深算的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样破坏大唐和吐蕃邦交的事情,为何我在吐蕃没有收到?”
父亲贡顿同禄东赞属于政敌,顿珠说话也不客气:“咱们吐蕃那么多人死在唐人手里,大相知道了也当做没看见,如今死个婢女,倒是让大相着急了。”
禄东赞被堵得难受至极,他和贡顿在政治上有分歧,但同为吐蕃出力,一心只为吐蕃繁荣富强,比肩大唐。贡顿这个儿子,实在是不成气候,当真应了唐人那句话: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赞普遣你们入唐学习汉文化,是为了有朝一日,你们回到吐蕃,助我吐蕃强大,这就你们所学?就是你们交给赞普的答卷?”
顿珠十几岁的年纪,正是血气方刚,闻言当即怼了回去:“听闻大相这一次过来,也带过来自己的三位公子,我是不才之人,看大相的公子交一份怎样的答卷,会令赞普多么满意。”
跟这个愣头青说不清,禄东赞也懒得多费唇舌,眼下他必须了解刺杀的前因后果,为了吐蕃的崛起,他对大唐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对当下这位大唐皇帝也进行了深刻研究。
这位皇帝,文治武功卓越,是一个胸怀能够容纳百川的君主,也是极其记仇且小气的君主,突厥打到渭水,皇帝缓过起来直接将突厥的可汗抓来长安,覆灭突厥。高昌国王,只因没有亲自到长安请罪,然后就被灭国了。
皇帝的寿宴之上,公然刺杀太子,砸皇帝的场子,加上此前大唐和吐蕃在边境的摩擦,吐蕃这般授人以柄,皇帝绝不会就这么轻飘飘放过。
“我和你父亲政见不合,你看着我心烦,我不与你这小辈计较。刺杀的事情,你必须完完整整的告诉我,事关吐蕃,不能马虎半点。我不是在跟你开玩笑,此事根本不会随着那个婢女的死而结束,处理不好你我都别想回到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