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7年,西班牙人阿尔瓦罗·德·萨维德拉率领的船队在太平洋沿岸探索时,发现了一处天然良湾。
这里背靠青翠的山峦,面朝浩瀚的太平洋,湾内水深港阔,可避风浪,是一处难得的天然良港。
萨维德拉当即以他的故乡曼萨尼约为此地命名,并在海湾南侧的高地上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竖起了西班牙王国的旗帜。
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建设,曼萨尼约港已成为新西班牙总督辖区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两大港口之一(另一座是闻名遐迩的阿卡普尔科港)。
港区沿着海湾的自然轮廓延伸,建有石砌的码头和仓库,港口附近建有一座炮台,架设着数门火炮,以护卫这里的安全。
每天都有来自科利马、哈利斯科等农业富庶地区的马车队将玉米、烟草、可可、皮革等货物运抵此处,再由工人们装卸上船,发往墨西哥各地甚至跨太平洋贸易航线。
得益于地处太平洋贸易航线的重要位置,曼萨尼约港不仅承担着区域贸易枢纽的功能,还作为阿卡普尔科港的备用港和补给港,为往来于马尼拉与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著名“马尼拉大帆船“提供支援。
当大帆船因风暴或意外延误时,曼萨尼约港便成为它们重要的避风港和补给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曼萨尼约港周边地区森林资源丰富,盛产优质木材,这使得港口很早就建立了一座颇具规模的造船厂。
在鼎盛时期,这座造船厂曾是西班牙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造船基地之一(另一个是位于菲律宾甲米地的造船厂),不仅建造和维修往来于美洲太平洋沿岸各港口的中小型船只,甚至还能为马尼拉大帆船提供必要的维修服务。
船厂里终日响着斧凿之声,松木和橡木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之中。
然而,近十年来,随着跨太平洋贸易的萎缩,曼萨尼约造船厂也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
订单日益减少,熟练工匠纷纷离开,船厂的船坞逐渐荒废,只有少数老师傅还守着这份祖传的技艺,勉强维持着船厂的运转。
当新华向西班牙宣战的消息传到太平洋沿岸,当地西班牙殖民当局立时陷入仓皇失措当中。
鉴于海军力量的不足,大多数西班牙商船被迫躲入各个港口,曼萨尼约港也因此收容了七八艘大小不一的商船。
这些船只紧靠码头停泊,船员们日夜不安地望着海平面,担心新华海军的突然出现。
港口的守军也加强了防御,但那座简陋的炮台上仅部署了八门火炮,其中四门还是年代久远、威力有限的8磅炮,整体防御着实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