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年前,包括固安港在内的新华湾拓殖区尚处草创开拓阶段,万般艰辛,先期移民所需粮食和鱼产品皆由启明岛本部供应。
经过一番筚路蓝缕的发展,地方民生终有几分起色,人口增加了,地里种出了庄稼,渔船也造出来了,加工厂也相应建立,大家的日子也随之好过了一点。
他们这些渔人也从陆地上溪流小河转战于近海渔场,通过买来的先进抄网,所得鱼获也是与日俱增,扣除基本开销和渔政管理费,每月的都能攒下三五块钱,生活是充满了奔头。
但是吧,鱼获的增加,并没有相应提高他们的收入,因为收购价随着产量的增加却是不断地降低,颇有些增量不增收的尴尬窘境。
“来大船了!”
蔡阿水等一众渔人正犹豫着,是不是接受鱼行的降价条件,将今日的鱼获卖与对方,猛然听到有人大呼海上有大船驶来,皆心头一震,齐齐望向海面。
远处,两艘桅杆高耸的运输船缓缓驶入港湾,船帆上悬挂的几面赤澜**五**星**旗,猎猎飞扬。
“嘿,是来自启明岛本部的移民船!”
“来得可真及时!这船上的鱼获正好卖与它们……”
“哎呀,那镇上的食肆、酒馆又要挤破门了!”
蔡阿水看到逐渐驶来的移民船,脸上的褶皱立时全咧开了,看着强作镇定的赵阿平,嘴里发出“哼”的一声,将身侧的几桶鲑鱼拢在一起。
“今天的鱼获,老子要卖个好价钱!”
——
随着铁锚入水的闷响,跳板重重地搭上码头。
一群移民蜂拥而下,他们中有的搀扶着晕船呕吐的妇人,有的紧攥着破旧包袱的汉子,还有孩童的哭闹,不同语言和方言一时间在空气中炸开。
“都排好队!”
“所有人不许随意走动,全部集中于码头临时收容所!”
“不许推搡!”
匆匆赶来的拓殖司官员声嘶力竭地喊着,一队轮值民兵则挥舞着棍棒,威吓着移民遵守秩序,几名地方书吏不断地挥动手臂,引导移民往码头西侧的临时收容所行进。
一个操着山东口音的汉子突然抓住拓殖司官员的袖子:“大人,我婆娘在船上发热了,能不能……”
“去医棚找穿白褂的!”那名官员匆匆指向西侧,那里有个女医匠正在诊疗几名身体不适的移民,几个土著妇人在旁辅助帮忙。
一群菜贩、渔人蜂拥围了过来,寻到船长或大副模样的船员,非常卖力地推销自己的货物。
“奶奶的,我们要不了这么多东西。……前往宣汉港,不过一日航程,哪里用的着如此多的蔬菜和鲜鱼。”大副很是不耐地挣脱菜贩和渔人的围堵,带着几名水手朝修船所走去。
船舷右侧破了几个裂口,需要修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