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北宋开国之后的战略问题,他也略有研究就是了。
南唐和北汉,表面看似决定先攻打哪个,可实际却没有这么简单。
北宋的开国战略之一便是南北的问题,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在现代都有不少史学家研究讨论。
而这里的北,说的不仅是北汉,更重要的是北汉后面的辽国契丹。
北宋对辽战争的失败经验,对宋史专家而言不是什么新的课题,从传统的史观来看,宋辽战争标志着中原王朝衰落的开始。
自从后晋割让卢龙、振武二镇给契丹,即所谓的燕云十六州,也就是现代的北京、大同和临近地区,契丹便将这些领土视作合法所得,而于汉室而言,刚好相反,是自己家的地盘被别人给占了。
而周世宗柴荣在显德六年,也就是九年前,北征辽朝,连克三关三州共十七县。
有史家说,要不是他突患疾病,说不准他便是下一个一统中原之主。
柴荣这次征辽,也让两国争斗不断,大宋是要拿回属于汉人的领土,辽国则是觉得燕云之地为他们合法所得,被侵犯的是他们。
之后,柴荣因疾薨逝,赵匡胤接过了中原这副担子,继续着中原王朝的统一大业。可是,由于燕山山脉落入契丹人手里,北方防线无险可守,宋辽双方兵连不解,并未占到对方多少好处。
直到澶渊之盟,南北讲和,才建立了两国对等的关系。
与此同时,党项人在西北发展壮大,给予北宋军事很大的牵制,使北宋在东西两线不能集中兵力,结果也是妥协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