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人证

大理寺牢中,骆养性心中清楚,自己做的这些事,陛下怕是都知道了,可究竟是如何得知的,他却没有头绪。

高文采那儿有人盯着,禀报说并无异样,也未见他往京中发过文书信函,陛下不可能从他那儿得知。

若是如此,还有何人呢?

想到这儿,骆养性心中突然涌上一层寒意,不禁想起从前种种,陛下比他们锦衣卫知道的可要多多了,暗处那些提供消息给陛下的,到底是何人?

这么几年了,他们为何能隐藏得如此深,让自己一点儿踪迹也没寻得?

之后,大理寺卿凌义渠亲自审问了骆养性,骆养性是什么人,经他审理的案子不说上千也有上百,审讯的这些套路他们锦衣卫比起刑部、大理寺来更是不遑多让,怎么会让凌义渠给唬住。

反倒是从凌义渠口中,套出了不少东西来,原来陛下知道的事不仅有高文采,还有夏云那边的。

去岁陛下命他传信与夏云,告知建奴往蒙古草原去的路线,他故意拖延了时间,叫夏云并未抓着人,这事,陛下竟然也都知道。

看来,陛下是早就提防着自己了啊!

这么一想,江南那儿的事,或许就是个鱼饵,陛下是渔翁,自己...就是那条胖头鱼啊!

虽想明白了这些事,可骆养性仍旧侥幸,没有拿出证据的情况下,他不能认!

凌义渠也不急,每日审半个时辰,只命人将骆养性所说的这些话全部记录下来,也不给他用刑,如此关了十五日左右,李若琏终于回了京师。

“东西都带回来了?”

武英殿中,朱由检一边问着,一边将吏部的文书让王承恩递过去,“从今日起,你便是北镇抚司都指挥使,锦衣卫,你给朕好好管着,朕不希望再出现此等事。”

李若琏接过文书谢恩,“臣定不负陛下。”

“骆养性这案子,眼下是大理寺在办,你将证据交给凌义渠,之后的事便不用管了,免得又遭人说,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你便留在京师,好好整饬一下北镇抚司,该留的留,不该留的,也不必留。”

“是,臣领旨!”李若琏说完没有起身,接着道:“陛下,臣还有个请求。”

“说!”

“臣手下有几个兄弟,都是从沈阳跟着到现在的,不知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