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WZ38型坦克

好浓的坦克世界中系坦克味!

祝钧:“长官,这辆坦克虽然仿制了苏联的BT-2快速坦克,但我们的克服了原型坦克的弊端,对WZ-38型坦克做了一定的修改。”

王奉来了兴趣:“说来听听。”

祝钧手指着下方的那辆坦克:“原版的苏联BT-2型坦克虽然动力出色,但装甲薄弱,37mm战车炮无法满足作战需求,因此我们把主要的改进方向放在了这两方面。”

“首先是装甲厚度加厚了两毫米,车体和炮塔装甲为8-14毫米,由苏系的钢装甲铆接与焊接混合结构改为了全焊接装甲,保证全车的防护性。”

“战车炮装备的是我们自己研制的47mm战车炮!”

王奉:“动力呢?加装装甲和战车炮可是会增加战斗全重。”

祝钧赶忙解释:“我们厂有的工人曾在莫斯科汽车厂任职过,带回来了较为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这款坦克采用克里斯蒂悬挂系统,轮履两用,如果行驶在路况比较好的公路上,轮式的速度可达每小时72公里,履带速度为55公里。”

王奉点点头。

在当前时代,坦克的机动性和装甲火力之间是个单选题,只能二选一,追求装甲火力,必然要牺牲一些机动性。

他曾在俯瞰视角上观看过日军九七式坦克的战斗,综合战斗力远超九二,九四式坦克。

常凯申从欧美引进的那些坦克在九七式面前,装甲薄的跟层纸一样,火力强度更是不堪入目。

王奉:“轮履两用?”

祝钧点点头:“这就是这款悬挂系统的独特性,但是两者切换有些麻烦,即使是在士兵技术成熟的条件下,也需要30分钟左右”

王奉又看了一眼坦克,心中大为满意。

第一辆国产坦克就达到了西方轻型坦克的基本标准,抛开系统面板的因素除外,这些技术工人们也出了不少力。

要是按部就班的来,恐怕WZ-38型刚生产出来,就要落后时代,被日军的九七式坦克爆锤。

祝钧:“长官,要不咱们出去看看?”

王奉回过神:“好,你们现在就能把坦克开出去吗?”

宋文杰在一旁插话:“长官,目前咱们长治有300名坦克兵,已经整装待发,就等着武器装配了!”

王奉想起来了。

坦克研制命令下达后,刚过一天,宋文杰就把电报发到了前线,请求在长治军校设立一个下属的装甲兵学院,当时战况紧急,他也没多想,大手一挥直接批准了。

没想到这么快一期学员就要毕业了。

赵方远疑惑的问:“老宋,这才过去几个月,培养出来的坦克兵素质能行吗?”

宋文杰:“放心,绝对没问题,一期学员原本都是长治军校的在读生,自愿转过来的,入学时已经完成了基本素质教育,本身也都是大户人家的孩子。不但都识字还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至于其他细枝末节的方面,就只能去战场上磨砺了.”

王奉并未反驳。

军校学员培训的再怎么好,也都是半成品,就这么把他们丢到战场上,确实有些不对,但眼下情况紧急,不可能按部就班的来。

只能事急从权了。

王奉:“走吧,出去看看!”

————————

半个小时后。

野外靶场。

编号为“1”的WZ-38型坦克履带卷起黄沙,缓缓驶到众人眼前。

坦克炮塔顶部的盖板被掀开,车长从里面钻出来,戴着坦克帽,敬了个礼:“各位长官,我是车长褚翰文,接下来由我展示这款新式坦克!”

王奉微微回礼。

在来的路上,他详细的翻阅了WZ-38型坦克的资料。

车组乘员一共有三人。

分别是车长,炮手和驾驶员。

车长负责指挥坦克,观察战场,并兼任47毫米主炮的装填工作,因无车载电台,需通过旗语或手势与其他车辆协调。

算是全车组最忙的人了。

车长褚翰文钻回车内,“1”号坦克缓缓开动。

祝钧介绍说:“长官,第一个项目是模拟行军道路,我们在场地内搭设了几种不同的场景,泥泞路段,沙石路,那边还有一小段山路。”

“长官,请移步到这个土坡上。”

赵方远递过来个望远镜。

王奉接过后放在眼前,看了两眼,感觉有些不适。

什么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