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前跟先帝上战场,少则三五万人马,多则二三十万大军。
基本上每一次行军打仗,都会有后勤保障。
而徐牧的想法虽然好,但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
“如果按照你的玩法,要么全赢,要么全输,这是搏命啊?”刘洵发出疑问。
“王爷,您可是身经百战,难道打仗不是搏命?”徐牧反问道。
“你小子。”刘洵点了点头。
在褚英书叛乱的时候,刘洵就做出搏命的架势了。
徐牧说的对,打仗就是搏命。
“而且王爷您说要么全赢,要么全输,这说法也不对。战场局势,瞬息万变。
北莽军在边境活动,我方前军发起突袭,如果直接将北莽军赶跑,那咱们就不追。
如果北莽军选择与我军交战,我军能够打赢,大军再压上去收拾战场。
如果我军受挫,那我军就撤退,另找偷袭的机会。”
徐牧沉声道。
“嗯,极有道理。”
刘洵点头。
所以按照徐牧的意思,也不全是去拼命的。
意思就是打的赢就打,能赶跑对方也行,实在是无法赶跑对方也没关系,打不赢还可以跑。
因为这其中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发动奇袭的军队,是小规模的军队,机动性强,能跑能打。
北莽骑兵再多,那也是几十万大军的大军团集结。
“调集边军,前往北境。边军只带赶路所需的粮饷,而原来的后勤,则直接往北境送。这样一来,不要加大后勤负担。”徐牧说道。
徐牧的意思,刘洵已经彻底清楚了。
石头城那边的驻军,本来就需要后勤补给。
以前石头城的后勤补给是柳似安负责,一直被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