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眉和刘悦不一样,她不是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知道自己女儿将来做手术可能需要一大笔钱,柳眉也是拼命的赚钱。
第一界高考的时候差不多所有的考生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要么是考上大学、中专,要不就是安排工作了。
贾张氏叹息了一声说道:“我这不是想让我孙子吃点儿好吃的吗,咱们家的伙食终究还是比不上李家和傻柱家的,不过既然你不同意,我往后尽量不带着孙子过去了!”
哥哥对孔灵,不,何灵比对自己还好也就罢了,现在还让那个小丫头姓了她们家的姓,往后哥哥怕是更不会对自己好了。
供销社成立了郊区分社,在各个合作社都有分社,蔬菜批发交由供销社统一经营。
磨磨唧唧的。
不过他们没有说明心思,李平安自然是不会给他们做什么保证的。
托里将自己的粮本给了一大妈,一大妈拿着粮本和钱,她可以随时买粮食蔬菜,可以说是自己想吃什么就做什么。
贾家只有自己一人上班,家里的伙食怎么可能和其他邻居相比?
要是他们家也像易中海那样经常到饭店吃饭,哪有那么多的钱和粮票?
虽然是被供销社吸纳,但是待遇还是有差别的。
晚上,睡觉的时候和李平安说了一大妈到药房拿打胎药的情况,又道:“平安,你说她会不会和轧钢厂那个托里又勾搭到一起了?”
王淼、李林、姜山这些人都只是跟着师傅学了几年中医而已,他们都没有正经的上过医学学校,现在不也在当医生?
周末的时候给人家干活儿。
要是李平安能借给他们家一百块钱就能在城里安顿下来,要是能借给他们二百块钱,也许就能买下两间好一点儿的房子。
这么多年了。
一大妈受到滋润,再加上伙食不错,脸色红扑扑的,仿佛是焕发了青春一般。
打胎药用多了对身体是有一定伤害的。
若是有计划的办事儿,可以少用一点儿打胎药。
一大妈还是很担心自己会再怀上孩子,特意到六院开了打胎药。
一些人被派到乡下供销社分社工作,有的人则可以住在城里负责往各个菜市场送菜。
夫妻两个先到医院家属院小院儿拿了钱,李平安让秦淮茹先去上班,自己则是回四合院儿将两百块钱给了秦奋。
无论她做什么托里都喜欢吃。
苏国专家也是有粮食指标的,而且比一般百姓要多很多,再加上苏国小食堂吃饭的时候根本就不要粮票,有点儿类似于大锅饭模式,想吃多少吃多少,根本就吃不完。
秦淮茹的二叔秦淮河也是如此。
还别说。
当时的外汇很少,很难弄到,再加上是统一安排,娄振华也没多给娄晓娥钱,让她跟着同学们一起过去就行。
不过她并没有多问,甚至脸上都没有显现出哪怕一点儿异色,就好像不知道方子作用或者是不认识一大妈似的。
这段时间李平安教了她很多东西,他特意的找了初三的课本将上面的知识都交给了娄晓娥,还教了她一点儿英语。
虽然买菜不需要票证,但是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统购统销了。
除了用油票买油,还可以用油脂榨油,李平安表哥经常送一些油脂过来,李平安有时候也会到菜市场买一些油脂。
一大妈也不是见天都到托里家给他做饭,托里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轧钢厂小食堂吃饭的。
秦奋一家人也不过是积攒了几百块钱而已,整套四合院儿他是不敢想的,不过却是能够在城里买两间房子住。
许主任就教了她一些妇产科知识,帮她推算出自己的排卵期,只要避过排卵期做事儿,一般是不容易怀孕。
丈夫那点儿工资勉强能够保证一家人糊口了。
今年六月的时候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经常性居住人口登记、统计的指示,虽然暂时还没有户口本这种证件,但是修改名字的话还是要上报给派出所的。
除了工钱。
秦奋连连感谢。
她哪里知道,秦淮茹跟着李平安和梅姨学过药性。
所以。
一高兴就将自家的粮本借给贾家几次,让他们买了一些粮食,差不多将一大妈的粮食指标都匀给了贾家。
不仅是她,车厢里一片哭声。
秦淮茹说道:“行啊,咱们一起过去,不过家里有多少钱我还真不知道,还要你回家拿钱才行!”
贾东旭心下黯然。
时间久了。
从此以后孔灵就改名为何灵了。
因为吃过饭以后就能和一大妈办事儿了。
何雨柱夫妻两个还到四合院儿哥哥邻居家里做了通知。
往后再要想让她们帮忙还是要找李平安。
现在买粮食、油都要票证的。
除了许家。
言下之意是想要借一点儿钱。
这家伙也不是没动过心思。
她女儿孔灵年纪也不大。
顾主有时候还会让何雨柱夫妻带回去一点儿菜甚至是一点儿客人喝剩下的酒。
贾东旭跟着易中海学了不少钳工技术,自觉着自己的水平已经不错了,等到学徒期满能够考级的时候肯定能和许富贵一样很轻松的就考上一级钳工。
在分管蔬菜销售业务的供销社附近转了一下午,还真的让他找到了房源,好说歹说,只买了一套四合院儿当中的两间房。
别说贾强年纪小。
上什么学校只是决定自己的起点,至于说终点,将来要走到哪一步还要靠自己的努力。
贾张氏就算是脸皮再厚也明白李家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