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娥所遭受的苦难确实锻炼了她的心境,可是她能成才,更大的原因是她脑子足够聪明。
既然苦难可以锻炼刘娥,他尽心尽力培养,那更能成就刘娥。
在刚才之前,至于是让刘娥做养女还是儿媳,赵匡胤一直十分纠结。
可在看到赵德芳刚才看刘娥的那个眼神之后,赵匡胤心中的天平有了些许的倾斜。
他那个时空的刘娥的路,他来给铺。
一想到这里,赵匡胤就觉得某些文官的离谱,在宋朝之前,在更久远的年代就是了。
东汉邓绥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急需一个有能力的人去稳住局势,邓绥有那个能力,满朝的文官却可以以不合礼法为由,硬是反对邓绥执政。
到了他们宋朝,文官还是同一副嘴脸。
甚至在刘娥还没有执政之前,她只不过是想做个皇后,满朝的文官也极力反对。
仔细想想不就是因为她出身寒微,她当上皇后并不能给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带来任何的利益?
他们想要一个世家大族出身的皇后,一个和他们是利益共同体的皇后来为他们谋利。
所以说到底,这些大宋的文官并不是为了维护礼法而不让刘娥当皇后。
如果只是因为维护礼法而不让刘娥当皇后,那后来高太后执政的时候,为什么满朝文官极力支持,并对高太后马首是瞻?
因为高太后代表的是南方士族的利益,代表士大夫群体的利益,高太后与士大夫群体,是利益共同体。
刘娥不是。
刘娥出身寒微,不可能和他们这群士大夫穿一条裤子。
不说别的,仅仅说刘娥终止的天书运动。
整个天书运动,受益的只有皇帝本人吗?
多少文官,多少士大夫,都在天书运动的一个个环节中谋取到利益,吸食老百姓的血。
刘娥中止天书运动后,在天书运动的各个环节中贪污、谋利的人,也被截断了一条很宽广的财路。
出身不同,是很难做到成为利益共同体的。
所以历史上的刘娥走得太艰难。
赵匡胤心中已经决定了,在他那个时空,他会亲自站在刘娥身后,做她最大的支持。
把她培养成参天大树,让她成为大宋的顶梁柱之一。
……
孩子们跟颜真卿,赵德芳一块吃甜点,吃零食。
赵德芳和颜真卿也在苏轼、李清照这些“热心市民”的陪同下看了沈言之这个年代的很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