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很有可能哦。”
“我也觉得非常有可能!”
“你们在说什么可不可能?”沈言之好奇。
“啊,我们在说啊,人类历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信息技术革命之间,相隔不到两百年。
现在诸葛先生已经掌握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我们在猜他什么时候能够在他的时代完成信息技术革命,实现彻底现代化。”李清照回答。
“啊……我刚才也在想这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不会太久。
而且诸葛亮他十分有信心。”
“为什么这么说?”韩信问。
“因为我刚才听到阿斗说什么君主立宪制和走向共和。
诸葛亮未必会走君主立宪制。
但是他都提出这几个概念了,就说明他已经很清楚,他的时代要经历翻天覆地的科技发展。
他都直接现代化了,三兴大汉已经不现实了。
就好像我这个时代恢复帝制根本不可能。”
“阿斗真的这么说了?我去听听。”
“你听了也没用啊。”沈言之把好奇的韩信叫回来,“他才三岁,他能把诸葛亮的计划说清楚吗?”
“啊,我真的很好奇嘛,那是真的没有机会知道诸葛亮怎么想的了吗?”韩信有些失望的挠头。
“也不是没有,有。”
“啊?”韩信看向沈言之。
“诸葛亮要来了。”沈言之道。
短短一句话,仿佛在平静的水池中扔进去一个炸弹。
诸葛亮要来幼儿园了??
他们真的有机会见到诸葛亮了!!
李清照,苏轼等人都兴奋起来了。
尤其是苏轼。
苏轼对周瑜是高度赞誉的,提到周瑜,永远都是溢美之词。
可对诸葛亮,他的评价就复杂许多,不像评价周瑜那样全是好话。
不过再复杂,苏轼也从来不敢否定诸葛亮的智慧,比如苏轼的《诸葛武侯画像赞》所写的诸葛亮,用兵如神,极具谋略,无人能敌。
苏轼极其敬仰周瑜,可是达到这个高度的评价,他都没给周瑜,只给了诸葛亮。
他当然也想能见到诸葛亮本人。
“诸葛先生真的会来吗?什么时候来?”韩信问。
同样被供奉在武庙,韩信也想见诸葛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