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苏轼回京

车帘外的金明池院墙内,似有百千万人的声音。

李常宁终于有了动静。

他扭头掀开车帘,看向金明池的方向。

却见着那金明池外的官道,数不清的人流,密密麻麻的簇拥向前。

无数的士农工商人等,成群结队的向着金明池的各个入口而去。

远远的,李常宁看到了,穿着皂衣,拿着棍棒,在金明池附近执勤的铺兵。

他下意识的打了个哆嗦,屁股上还未养好的伤处,再次疼痛起来。

当日,那魁梧的丘八的模样,仿佛再次出现在眼前

粗大的木棍,在一刹之中,便连打了六下。

让他瞬间就惨嚎着倒地打滚。

然后被人拖拽着,粗暴的丢进身后……

李常宁咽了咽口水,浑身冷战,他连忙放下车帘,将头深深低下。

……

苏轼坐在漕船上,看着船舶缓缓的从汴京的东水门中驶入。

暌违已久的汴京城,映入眼帘。

高高的河堤两岸上,往来的行人,络绎不绝。

无数酒旗飘摇,数不清的灯笼,悬挂在河岸之畔。

若现在是晚上,这河堤两岸,都将被灯火照亮,河面上更是会倒映着千万个红彤彤的灯笼,宛如天上银河,烨烨生辉。

这就是汴京八景之一的汴河灯火。

极目远方的码头,一尊尊巨大的龙门吊,矗立在码头中,粗大的木臂,在绞盘的牵引下,缓缓吊起无数货物,向着码头转移。

力夫们,在码头上来来往往,扛着一包又一包的货物。

长长的木制轨道,好似蜈蚣一样,爬在码头上。

那长长的货厢内,货物渐渐堆满。

然后,在数匹挽马的牵拉下,沿着木制轨道,奔向前方的仓库。

苏轼看着这一切,忍不住说道:“汴京繁华,似乎更盛往昔了!”

“这是自然!”在苏轼身边,一个五十来岁,穿着儒袍的文士,摇着羽扇,轻声道:“吾听说,今年初开封府计汴京户口……”

“汴京内外城并城外九厢十四坊,有主户二十三万七千八百九十二,客户九万两千三百二十一!”

大宋之制,户分主客。

在农村,主户就是有自己土地的人家,客户就是无地的贫农。

而在城市,主户则是有自己产业的人家,客户则是无产之人。

苏轼听着,眉头一皱,忍不住问道:“叔原所言,可是真的?”

那文士,自然就是跟着苏轼,一起去到登州,然后飘到失联,乐不思汴京的当代第一风流人物,同时也是天下名妓们捕猎的对象——晏几道晏叔原了。

只不过,如今的晏几道和四年前相比,已苍老、虚弱了许多。

两鬓的头发,都已衰白,脸上也出现了些皱纹,再不复当年的快意。

不过,天下州郡的名妓歌女,依然对其趋之若虞,赶都赶不走!

所以,在晏几道身边,依旧站着一个娇俏艳丽的温婉少女。

若有汴京勾栏常客在此,定是一眼能认出来——这就是去年才推出的新一代李师师。

毕竟,李师师这个厂牌,之所以能冲出汴京,享誉海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