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却是带着胜利的笑容,看着赵煦,问道:“官家觉得呢?”
所以,在大宋,凡授端明殿学士出镇地方的重臣,其诏书最后一般都会有一句:恩例视同执政。
太皇太后的笑容凝固在脸上。
也就难怪太皇太后在看到结果后不大开心了。
向太后也立刻跟上,笑着道:“还是娘娘和六哥想的周到。”
论对新法的贡献,只在王安石、吕惠卿之下,和章惇不相伯仲。
换而言之,这两个人其实早就贴上了标签了。
原因很简单,曾布上去了,邓润甫就得下来。
当年的狄青不就是这样?
“曾学士出知何地为佳?”向太后在旁边问道。
只能说,曾布的人缘有些差啊。
为母则刚。
扬州,天下重镇,历代皆是宰执大臣外放之地。
赵煦心里觉得,曾布连两位数的待制大臣的支持都拿不到,这是人品问题。
这点委屈,她是愿意受的。
现在看来,他人缘还不错。
即使没有这些事情,牝鸡司晨的议论也是免不了的。
<div class="contentadv"> 对国家也没有好处。
看来,朝中有不少人不爽他?
“确实该好好保护这样的孤直大臣。”
这就是语言的妙用了。
前提是曾布能承受得起朝野毁誉。
可他嘴皮子上下一碰,曾布就被塑造成了朝中孤臣。
因为他忠直,得罪了太多人啊!
所以别人不愿意选他!
她已经明白了赵煦的潜台词。
她观察了一会太皇太后的神色,就道:“只是这样一来,就委屈曾学士了。”
“邓学士人望不错。”太皇太后莫名的说了一句。
“六哥……”她看向赵煦:“不如给曾学士一个恩典?”
“为何曾学士得票如此之少?”太皇太后没有忍住,不快的自言自语。
这可是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麾下的主力干将之一。
她看着赵煦,良久之后,点点头:“官家说的是!”
赵煦甜甜一笑,道:“曾学士自是有宰执之才的。”
在这其中,得票最多的人,却是邓润甫,居然吃到了二十七票!
要知道,在京待制以上大臣,包括元老、宰执在内,一共也就三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