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兰如实说道:“生意嘛,只要你勤快,肯定有人买单的,就看你花不花心思了。
洋芋是谁家都有,但谁都吃啊,味道好,受众还是挺多的,我也没做过这方面的,得你们自个儿去琢磨。”
老伯健谈,继续说着:“你家那钵钵鸡,我也买了两串,香得很,这辈子,没吃过这么好吃的。
是你家那侄儿媳妇给的方子吧?那闺女,手散心善,有什么好的,都想着你们,好久没见到她了,今年回来过年吗?
她在北京上大学吧?离得太远了,来回一趟,都很麻烦,更何况,她还带着娃呢,日子好混哦,一转眼,她娃娃也快上小学了吧?”
在京市安家以后,娃就是京市户口,大人有出息,孩子也跟着享福了。
提起姜颜,张玉兰和颜悦色的,“可不,咱家托了她的福,要不是她,能有现在的好日子过?
别人有个赚钱的法子,恨不得拽在手里,谁也不说,她给我们分析的头头是道,就差掰碎了喂进我们的嘴里。”
老伯对姜颜,那是相当欣赏,他是土生土长的乡下人,对于知识分子,打心眼里尊敬。
说什么祖传的法子,都是这知根知底的,陆家有没有祖传的方子,他们能不知道吗?
要有的话,以前也不会过的吃了上顿没下顿的。
是姜颜来了以后,她家的日子才好了起来。
一路上,两人有说有笑,全在说关于生意上的事儿。
也有人支着耳朵听,想取经了,可没有陆家的魄力,陆家有钱,他们没有。
要是把钱花出去,赔的血本无归的,年轻人扛饿,家里老小怎么办?总不能真的去吃土吧?
哎,活该人家赚钱,人家豁的出去,他们要考虑的太多了。
跟张玉兰交好的婶子问她,“生意好,你咋大下午的关门了,回村干嘛?来拿竹签吗?不是每周给你送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