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就没想到,无论是安北侯府,还是那些贪官污吏,皆有可能是提前得知要被抄家的消息,收到了风声,就监守自盗,把资产提前转移藏到禁卫军搜不到的地方,再先发制人到应天府报官。
思来想去,只有这个解释最合理。
他们说没有银子就没银子?他就不信把这几家翻个底朝天,还会翻不出什么来。
“李德全!”皇帝喊李德全进来,迅速拟了圣旨命人送去翰林院。
不管他们是何说辞,抄与不抄,不是他们说了算!
“还有这些证据,届时让禁卫军抄家时带上,但凡他们有何异议,直接把证据甩在他们面前就是,无需多言,抄家之后直接关押进大理寺。”
皇帝烦躁地把证据文卷扔给李德全,但愿事情能如他所愿。
只要这些人藏匿钱财,流放都免了,即刻秋后处斩。
国库空虚问题严峻,唯有抄家充公才能缓解国库的压力。
想象是好的,奈何现实骨感。
报案的官员,府中财物被盗是事实,他们亦心痛不已。
发现家中失窃,没有第一时间报官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府中大部分家产怎么来的,他们自己清楚,一旦报官,就必须接受应天府的调查,到时候谁吃亏还真不好说。
后面报官,是因为得知安北侯府几家也被人盗了,担心纸包不住火,只得硬着头皮报官。
翌日,禁卫军风风火火拿着圣旨前往抄家名单上的府邸逐府查抄。
结果和他们报官时陈述的一样,府内财物被贼人盗空,剩下的都是不值钱的物件或是大件的家具。
这其中只有两家抄出藏在私库里仅存十几箱金银珠宝,还是因为这两家留了后手,藏得比较深,卢舟舟带着余盼暖来搜刮时并未发现,才让他们‘逃过一劫’。
十几箱的金银珠宝,是两家最后留的退路,仅仅是退路,放到国库中去,就如一颗石头砸进大海里,连个响都听不见。
从官员家中抄出最后的家底,有人欢喜有人愁。
禁卫军有了银子交差,大松了口气,不管怎么搜都搜不出东西,足以说明各家确实遭了贼,而并非禁卫军的办事能力不足。
对于禁卫军来说,是好事。
对于皇帝而言,无异于惊天噩耗。
两家最后搜出的这点钱,哪怕上缴国库,都不够内庭上下两三个月的开销。
距离征收赋税还有一段时间,在此之前,充盈国库最快的方式除了抄家再无其他。
皇帝来回斟酌,最后还是决定故技重施,下令大理寺彻查近年来的贪污案。一旦搜集到官员贪污的证据,立即下旨抄家。
参与贪污的大臣,必然官官相护,谁的手都干净不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