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东线之战

“哥萨克勇士们!举起长矛,拔出沙什卡!母亲俄罗斯需要鲜血!是时候让狂妄的德国佬和那群连国家都没有的波兰佬,知道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是谁!”

“乌拉!乌拉!乌拉——!!”

与此同时,以残忍无情著称的哥萨克骑兵,亦是毫无畏惧地迎向遮天蔽日的敌军骑兵,高声怒吼,疾驰而去。

!————

刹那间,世界陷入短暂的寂静。

紧接着,轰然巨响。

数千匹战马轰然相撞,血肉与铁甲交织出恐怖的死亡乐章。

军刀与沙什卡碰撞,火星四溅;枪骑如中世纪的马战一般交错,锋刃直刺骑士的胸膛。

在西线战场,堑壕、机枪与铁丝网早已让骑兵彻底消亡,但在这片广阔无垠的东线平原,这样的冲锋依旧上演。

协约国骑兵与俄军骑兵殊死搏斗,而步兵们亦不甘示弱,拼死互相倾泻弹雨,展开最残酷的肉搏战。

“轰——!轰轰!!”

“布琼尼军士长!敌人的炮火正在猛烈轰击!”

“该死,我们的炮兵都死哪去了!照这样下去,我们会被全灭,全员撤退!”

最终,在这场力量的角逐中,拥有绝对火力优势的德军,像锻造钢铁般无情地碾压着俄军。

不久之后,俄军的前线开始崩溃,先前的顽强抵抗瞬间土崩瓦解。

而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尼古拉大公的脸色,已彻底阴沉下来......

......

“大公殿下,防线正在崩溃,我军甚至连头都抬不起,不断向后撤退。照这样下去,贝洛斯托克(Белосток,今比亚韦斯托克)将会陷入危机。”

“立陶宛的情况如何?”

“那边也不乐观。考夫诺(Ковно,今考纳斯)已经濒临陷落,我军放弃了维尔纳(Вильна,今维尔纽斯)的防御,正向拉脱维亚和白俄罗斯撤退。”

“唉......虽说预料到了战况不会轻松,但这火力差距实在是太悬殊了。”

德军单独调动的大口径重炮至少有三百门,曲射炮更是多达数千门。相比之下,尼古拉大公手上的重炮甚至凑不满五根手指的数量,曲射炮也仅仅只有数百门。

炮兵的火力决定于火炮的数量,如此悬殊的差距,使得己方被敌军的强大火力压制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即便这是理所当然的,也无法让人心中的苦涩减轻分毫。

“东普鲁士丢失的大炮,现在显得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致命。”

“不过,至少在加利西亚战线,我们的防线还未被突破。”

“嗯,特别是第八集团军司令官阿列克谢·布鲁西洛夫中将的表现尤为突出。看来,上帝还没有完全抛弃俄国。”

俄国帝国最后的名将——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布鲁西洛夫(Алексе�0�7й Алексе�0�7евич Бруси�0�7лов),正以他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赫赫声名绝非浪得虚名。

面对如同蚁群般涌来的奥匈军队及协约国联军,他依然死守阵地,寸步不让。正因如此,赫岑多夫的血压几乎时时刻刻都在飙升。

“如此说来,战斗的胜负最终还是取决于能否守住华沙了。鲁兹斯基必须好好发挥才行。”

目前负责守卫华沙的,正是不久前被任命为西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尼古拉·弗拉基米罗维奇·鲁兹斯基(Никола�0�7й Влади�0�7мирович Ру�0�7зский)。

顺带一提,前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官日林斯基不仅被免职,甚至连被俘的伦宁坎普的罪责都被强加在他头上,最终在军事法庭上被剥夺军籍,军旅生涯就此彻底终结。

当时的彼得格勒遭受轰炸,波罗的海舰队全军覆没,这一系列事件早已让愤怒的尼古拉二世怒火中烧。而当他得知伦宁坎普与其说是战死,不如说是逃亡途中被俘的消息后,怒火彻底爆发。

对于当时的俄国军方来说,安抚暴怒的沙皇成了当务之急,而他们需要一个替罪羊来平息他的怒火,而这个人,毫无疑问只能是伦宁坎普和萨姆索诺夫的上级——日林斯基。

当然,日林斯基自认为自己唯一的罪过不过是“手下无能”,所以对于这样的结局,他实在是冤枉得几乎要抓狂。

无论如何,继日林斯基之后接任西北方面军司令官,并肩负守住华沙重任的鲁兹斯基,如今承受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而尼古拉大公对此也深感忧虑。

“鲁兹斯基不同于日林斯基,他是个谨慎的人。我相信他能冷静地坚守华沙。”

听到参谋们的汇报,尼古拉大公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丝希望的神色。

如果守不住华沙,俄国将再度迎来惨痛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