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点燃整个泰西

大明皇帝甚至发明了一种明教罪人法,把这个人的事迹刻在碑文上,建立了一个快活碑林,反对道德败坏!

人性的自私无论是在大明还是在泰西都是共同的,都是不变的,人性本私,这无可厚非。

但是大明的统治阶级肯让利的原因,不仅仅是高压,还有中原一次又一次的造反,一次又一次的抗争种种不公,不死不休的抗争!

中原漫长历史中,民众选择揭竿而起,覆灭的王朝、屠戮的权贵可能比全世界的权贵都要多。

这就是中原的统治阶级肯向下分配的根本原因,也是中原下到百姓,上到皇帝,愿意以一种殉道者的执念,守护这个国朝的原因,这个国朝,从来不单纯是统治阶级的,不单纯是皇帝的,而是所有人的。

也就是先知说:天下人之天下。

在无数次的博弈中,中国的肉食者清楚的意识到,需要分配,需要向下让利,因为中国拥有最不温顺的臣民。

肉食者真的怕,怕狐狸叫,怕鱼的腹部有纸条,怕一只眼的石头人。

从来都没有本该如此,一切都是博弈中形成了共识。

宁都、瑞金、宁化三县的乡民,浙江台州的乡民,他们因为算税的问题,选择了暴力抗争不公!他们敢于诉诸于暴力抗争不公!

哪怕如此,大明皇帝,还是坚定的认为,大明的臣民是世界上最好的、最温顺的臣民。

但是在泰西,眼下,除了尼德兰地区之外,再没有人选择诉诸于暴力了,这种现象要改变。

为何除了尼德兰人没有人选择反抗?这个问题,马丽昂深入思考过,她甚至亲自去过几次尼德兰地区,因为残忍的统治,逼着尼德兰人不得不背靠背站在一起,形成了抵抗的共识!

誓绝法案,就是弥足珍贵的共识!

大多数的泰西穷民苦力是无法形成共识,是频繁的底层互害,让人们彼此提防,彼此猜忌,彼此质疑对方。

最简单的例子,市长王希元建立了大量的公厕来保证卫生,这是一笔公共投入,很快得到了议员们的一致通过,朝中的议员们,不想踩到排泄物去坐班,那样会被嘲笑。

而公厕收集到的排泄物可以堆肥,通常一斤堆肥可以卖掉六文钱的价格,四百年前,宋高宗这个皇帝,都做堆肥生意。

在泰西,没有厕所,恶臭的环境下,市民们抱怨流浪汉破坏了卫生,歧视流浪汉,甚至殴打他们,流浪汉们拼命的反击。

这就是广泛存在的底层互害,影响到了共识的形成,而泰西的贵族们,似乎非常擅长制造底层互害,来阻止共识的形成。

大明的构建是以集体、殉道、忘我、牺牲个人换取集体利益;而泰西的底色构建是以个人、享乐、保全个人利益优先。

要首先告诉所有人,他们的苦难,不是神的试炼,这些苦难,不是通往天堂的路。

这个世界不该如此,正如先知说的那样:人生下来,活下去,不是为了承受苦难和屈辱。

大光明教,将点燃泰西第一把属于人间的圣火!

马丽昂明白了自己的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走下去。

“你要做的事儿,非常危险。”一个通事听到了马丽昂的自言自语,选择了搭腔。

马丽昂笑着问道:“陛下做的事儿不危险吗?陛下为何要做呢?”

“因为不怕!”

“为何不怕!”

通事想了想明确的说道:“因为陛下是皇帝啊,至高无上,有名臣良将辅佐,还有新兴资产阶级作为拥趸,支持陛下的维新,所以不怕,最重要的是,还有忠诚于陛下的臣民。”

“还有我,我只是一个吏员,但我坚信陛下会带领大明中兴,让大多数人过上比过去更好的日子。”

“我明年要进入皇家理工学院学习理工科,如果表现好的话,我可以成为官员。”

通事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盼,他还以为自己这辈子就是个吏员了,没想到还有鱼跃龙门的一天,因为过往的考成优秀,他成为了第二批入京师大学堂的委培吏员。

马丽昂沉默了下,她的条件可差多了,差远了,她不是很在意的说道:“我要用自由之火点燃整个泰西。”

“我的父亲会反对我,牧首们会反对我,大光明教的信徒会反对我,但我还是要做。”

“如果我被杀死,杀死在前进的路上,大光明教就会真的成功,因为以生命点燃的自由之火,是不会熄灭的,会照亮后来者之路。”

“这就是先知八大美德之一的牺牲。”

通事愣愣的看着马丽昂,他十分意外的说道:“没想到,你们这个教义,还挺完整的。”

“要靠牺牲来完成血税,来达到共识,所以我也不怕。”马丽昂对着大海深吸了一口气,海风吹动着她脸庞,她十分肯定的对着大海说道:“我坚信,法兰西人也可以像大明人一样的活着。”

“我祝你成功。”通事平静的回答了一句,但是经常接触泰西学术的他,其实非常清楚,路是对的,但能不能走到底,那就只能看造化了。

通事思考了下说道:“其实,泰西的文化更容易制造阶级壁垒,你们的文字,有点奇怪,就像是羊羔是羊的孩子,羊羔和羊,是有强关联的,但是你们就制造一个拼写的单词,把他们分开了。”

“学习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大光明教成功了又如何呢?只需要在学习成本上增加,一切都是白费力气。”

“当然大明的俗文俗字和文言文之间的差距也很大,陛下正在努力,我们通事也在尽量简化文字,让它适应于普及教育。”

通事从自己的专业问题上,提醒了大光明教,泰西的问题,不仅仅是她看到的宗教,还有文字。

文字作为文明的载体,一旦成为了阶级壁垒,恐怕再辉煌的胜利,也会成为历史长河里不起眼的流沙。

大明并不打算提供什么物质的帮助,一个国朝、一方民众的发展,需要自我奋斗。

马丽昂猛的瞪大了眼睛,惊讶的说道:“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我之前完全无法理解大明皇帝那么贪…吝…节俭,还要付出数千万银建造九龙大学堂!”

“不对,我感受到了,我向陛下索要了汉文版的阶级论!”

通事笑着说道:“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这是《礼记·中庸》的一句话,它本来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后来,被始皇帝郡县制做到了,想想真的是不可思议,这真的是了不起的功绩。”

“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文字要统一,也要优化,为了规范,大明对拉丁文进行了一些修正,比如加入了更多的字母、音节、对一些词语进行了梳理,我可以把这些规范交给你。”

“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帮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