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大明神剑的磨刀石

这样一来前端通过禁止层层扑买,减少地方制造不该存在的债务,后端通过债务禁止买卖,制止债务的变现,两个方面施加力气,让地方的府库远离牛鬼蛇神的侵占。

所以,国初私印钞法或者私铸通宝的肉食者们,常常托庇于皇亲国戚和武勋大臣。

“蕉麻。”张学颜笑着说道:“常常用来织布,最多用来制作船舶的缆绳、锚绳,当然,对于户部而言,它最重要的作用是用来造纸,纸张十分耐磨,更加不易折损的同时,还能起到防伪作用。”

我来搞定麻纸,技术上就极为困难,再加上防伪油墨等等,搞不好研发后生产的成本会比造出来的纸钞还要昂贵,得不偿失,最重要的是还会担上杀头的风险。

“防伪作用?”王国光眉头紧皱的问道。

以前朱翊钧觉得,府库被掏空主要是卡吃拿要导致,比如胥吏们中饱私囊,偷偷搬运府库里的东西,上级盘查的时候,一次火龙清仓烧干净旧账,但朱翊钧从王崇古这里知道,原来大明府库是这样被掏空的。

“陛下,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其实真的很难,因为在此之前,根本没有做这些的可能。”王崇古两次纠正了陛下的简单,放在万历十一年的大环境下,这件事简单,但是放在嘉靖隆庆年间,这件事根本不会有开始。

其次就是配方,蕉麻造纸想要造的光洁白皙,那是需要下苦功夫的,麻纸上通常都会有纤维暴露,大明户部对技艺进行了改良,比如用纯碱代替草木灰,用白土代替日光漂白,石灰石增加油墨的吸附性,用飞底刀打浆机,代替传统的碓打舂碾,这些技艺的改良,每一步都是极为机密的配方。

很多现在看来天塌地陷的大问题,放在十多年前,根本就不紧要,不急切,因为有更重要的问题,亟待解决。

朝臣们的奏疏五花八门,但整体上还是以说事为主,闲的没事干问安的奏疏,被朱翊钧狠狠的申饬后逐渐减少,从最开始无句读的奏疏,变成了都是标点符号的奏疏,而且俗文俗字的奏疏越来越多,这都是皇帝的要求。

骗子行骗,主打的就是一个敢说一个敢信,属实双向奔赴了。

“淡定点,你是少司徒,户部的堂上官,这么冒冒失失的成何体统?我大明的堂堂正二品大员,如此喜形于色,不合礼数。”王国光教训了一下,拿起了手中的麻丝询问道:“这是什么?”

句读是为了防止歧义,俗文俗字是为了让皇帝阅读轻松简单,一切都是为了行政更加高效。

结束了和王崇古的奏对后,朱翊钧仔细想了想,又将都察院许多贪腐的卷宗拿来过来,认真查阅之后,朱翊钧还真的发现了猫腻,王崇古说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一些个鼎建大工,比如三边修城的费用,显然不正常,朝廷给了一万两银子,但一座营堡居然要十万两银子去修,然后地方就开始亏空了。

朱翊钧想了想在奏疏上批复:[火烧水得从底层开始烧,从顶层开始烧水,一定不会沸腾,热量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散逸,没事多读读格物报,了解下万物无穷之理。]

张居正那套一元专制是行不通的,因为朱翊钧真的已经很忙了,太祖高皇帝那套,朱翊钧真的不行,那玩意儿要命。

防伪也会变得简单,一甩就听出来了,声音清脆而且耐折,两成蕉麻就是不断试验的结果。

“走去找陛下!”王国光抄起桌上的宝钞盒,急不可耐的前往了通和宫,他比张学颜还急,涵养?那是什么?有那么重要吗?

朱翊钧被王国光找上门来的时候,也是十分惊讶的,对于纸钞从棉纸升级到蕉麻纸,朱翊钧本人是肯定户部的努力的。

“大明不适合推行宝钞,准备金不足。”朱翊钧开口说道:“户部上的《钞法锚定疏》里锚定物不够充足。”

“就是海外推行。”王国光十分确信的说道:“把规模先做上来,技艺会愈发的成熟,产业链就会变得丰富起来。”

<div class="contentadv"> “倭国它也配用蕉麻纸钞?给它点擦屁股纸就不错了。”朱翊钧十分不乐意的说道,倭国它不配,要它白银是给它面子,让它尽孝!给它个尽孝的机会它要学会感恩!

“不是给倭国用,给吕宋用,仍然是海外通行宝钞。”王国光赶忙说道,给倭国的纸钞足足有一万万贯能用很久很久了。

“哦,这还差不多。”朱翊钧听闻户部是抱着扩大宝钞试点的打算,这才认真考虑起来,良币给倭国用,实在是太浪费了,但给吕宋用正正好。

吕宋也钱荒。

吕宋有铜,而且有11座之多的大铜山,但吕宋仍然缺铜,因为吕宋的铜,都给了大明,大明对金银铜的虹吸效应实在是太强了,强到远在泰西的两牙都被大明吸收白银。

大明钱荒,在商品优势下,吕宋的贵金属都会流入大明,即便是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大英,和鞑清贸易,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白银向鞑清流入。

“大票害民,面值不宜大约100文。”朱翊钧对吕宋钞法做出了具体的指示,面值不宜过大,面值大意味着铸币税收的多,吕宋正在向郡县化方向发展,过高的铸币税,就是朘剥,是敲骨吸髓。

朱翊钧给定了100文的面值,而不是一贯,少量的不易仿制的良币纸钞有利于经济发展,这是在倭国已经实践过的道理,但大量的、无序的、粗制滥造的劣币,对经济的破坏是致命的。

“要有准备金,吕宋的钞法必须是可兑现货币,最好是白银和赤铜。”朱翊钧进一步做出了限制,不能弄成大明宝钞那种糜烂的样子,否则大明想要推行腹地通行宝钞就会千难万难。

吕宋和倭国在大明朝廷,政治地位和待遇完全不同,甚至是天差地别的。大明可以用不可兑现货币对倭国进行残忍朘剥,但对吕宋如此,就是把吕宋越推越远。

至于锚定物,吕宋不缺,广州市舶司和月港市舶司每年都有大量的商舶前往,货物极为充足。

之前是吕宋的铜料入明,折为通宝和御制银币,吕宋不带走这些货币而是在市舶司换成货物返回吕宋。

现在多了一个选择,就是也可以换成大明海外通行宝钞返回吕宋。

和倭国的劣币不同,朝廷给长崎总督府的宝钞,都是以万万为单位,对倭国是否能够接受这么多的宝钞根本不在意,对倭人的死活不管不顾。

但吕宋换钞是有准备金的,还要锚定物,朝廷绝不能说宝钞不是货币,否则吕宋必然离心离德,同样限制吕宋流通宝钞的流通数量,从源头抓起。

吕宋总督府要是能独立印钞,那不等同于说总督府在谋逆?纸钞发行权肯定要在京堂。

朱翊钧和户部诸官进行了极为深入而有效的沟通后,朱翊钧决定先去信问问国姓爷的意见,大明这边先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