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

“米国科学院的提名?”他低声呢喃了一句。

他关掉邮件页面,没有立刻回复。

国内的评选刚被告知希望不大,没想到转眼迎来了国外的候选资格,颇有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感觉。

米国科学院院士算是外籍院士里面最具含金量的一种了,代表对科学家在国际上杰出贡献的认可,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被评选上就说明至少具有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水平,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但对他来说也就那样吧。

现在的他更需要一杯咖啡,然后处理余下的工作邮箱。

而此时,燕京。

科学院里,某间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得几乎能划出痕迹。

章益民坐在中国科学院学部会议室靠后的位置,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西裤上的一道褶皱。

隔他不远处,何令作为15年才当选的院士,还坐在他后面几排的位置。

半个小时后,这场会议结束。

唉,考虑到各位候选人的年龄和资历...现在委员会更倾向于支持在这个领域耕耘更久的候选人。章益民推了推眼镜,语气中带着一些无力感:如果植物细胞抗病毒免疫互作机制理论是在国内提出,那么现在它就是核武器了。

准备和他一起返回燕大的何令,苦笑着摇摇头:“没办法,二十九岁,这在院士评选中也是头一遭了。”

在他旁边,来自植物学会的钟康院士打断了他的声音。

学术声誉和成果的积累程度固然重要,但我觉得院士评选更得看重对国家战略需求的贡献。

几人顿时感到一阵无力。

植物病理和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的抗病毒水稻品种已经在国外十几个国家试种推广成功了。

这难道不算战略性贡献贡献?

但他们心里知道,根据上午这场会议的结果,如果没有特别的意外情况的话,怕是结果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