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以前,他们一定会觉得这太过于离谱。
怎么可能在发动对外战争的同时,又进行裁军呢?
但想到大明海军所取得的战绩,又觉得合情合理。
若大明每一支军队都拥有大明海军的战力,那大明确实不需要这么多的军队。
如果只是派遣小规模的军队远征,他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反对。
“太孙殿下英明,下官再无异议。”
当下迅速有官员转变立场,表态支持。
“下官也无异议。”
“下官亦无异议。”
很快,众官员纷纷改口。
对于裁军的事,朝堂上绝大多数官员都是支持的。
要说反对,也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勋贵武将。
但他们本身就是朱允熥最坚定的支持者。
虽然心里对裁军感到忐忑不安,却也不可能在此时反对他的决定。
“既然没有异议,那此事就这么定了。”
“令礼部将诏书诏告天下。”
“今日天色也不早了,大家都散了吧。”
朱允熥挥了挥手,令众官员尽皆退下。
这时,之前来传旨的公公,又回到了皇宫。
“陛下说了,倭国不过是蕞尔小国,国主又岂能妄称天皇?以后应改称‘大王’。”
朱允熥愣了愣。
大王?
那岂不是天皇两字去头?
挺有寓意的啊!
倭国的头顶上还有一片天,那就是大明。
大明的天子,才能称皇帝。
倭国的国主,可不就是大王吗?
“皇爷爷还有什么其他的指示吗?”朱允熥问道。
“陛下让奴婢将足利义满押回来了,令严加审问,看大明还有没有其他人和倭国勾结。”
他走到近前,压低声音,道:“奴婢觉得,黄子澄也应严加审问,他在朝中,必然还有同伙。”
“只有将那些人都揪出来,太孙殿下执掌朝政才会顺畅无阻,再无人敢与太孙殿下为敌。”
朱允熥眼前一亮。
对啊!
自己怎么就没有想到呢?
掀起大案,铲除敌手,这一直都是老朱的拿手好戏!
之前的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杀得人头滚滚,也让洪武大帝的权威彻底巩固。
眼下的黄子澄,不正好可以加以利用吗?
谁反对自己,谁反对即将要推行的种种新政,谁就是黄子澄的同伙!
妙啊!
黄子澄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只要一公布,必定会引来天下声讨。
那谁是黄子澄的同伙,朝中和地方还潜藏着多少与倭国勾结的人,可就要好好查一查了。
反对税务司征税的地方豪绅,或是裁军时故意对抗朝廷的将领,再或是其他和自己作对的大臣……
没错!
这些人必定是黄子澄的同伙,是与倭国勾结的大明叛徒!
朱允熥喜不自禁,当即开始盘算起来。
……